古鏡

· 張翥
古鏡色如墨,照人不見形。 我照乃見心,洞徹天地明。 此明非外來,此明非內有。 自是世上人,惟將照妍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鏡:古代的鏡子,這裏可能指銅鏡。
  • 色如墨:顏色像墨水一樣深黑。
  • 照人不見形:照不出人的形象。
  • 洞徹:透徹,清晰。
  • 外來:從外部來的。
  • 內有:存在於內部。
  • 妍醜:美醜。

翻譯

古鏡的顏色深黑如墨,它照不出人的形象。 但我用它照見了自己的內心,它透徹地照亮了天地。 這種明亮並非來自外部,也非存在於內部。 只是世上的人們,只用它來照看外表的美醜。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古鏡的比喻,深刻地表達了內在與外在的關係。詩中的古鏡雖然不能照出人的外在形象,卻能照見人的內心,象徵着真正的洞察力來自於內心而非外表。詩人批評了世人只注重外表美醜的淺薄,強調了內在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