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蘇伯修參政之京兆尹任三首

· 高明
日月垂光照海濱,東南聲教屬儒臣。 九天雨露金甌重,萬里山河玉燭新。 田野年豐多貢賦,江湖秋靜息風塵。 此行宣室須前席,剩有嘉謨爲上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儒臣:指有學問的官員。
  • 金甌:比喻國家疆土完整,也指國家。
  • 玉燭:比喻政治清明,社會和諧。
  • 宣室:古代宮殿名,這裡指朝廷。
  • 前蓆:指在皇帝麪前陳述意見。
  • 嘉謨:好的策略或建議。

繙譯

日月之光照耀著海濱之地,東南的聲威和教化歸屬於有學問的官員。 天降的恩澤如同沉重的金甌,萬裡的山河如同新燃的玉燭般清明。 田野豐收,貢賦充足,江湖平靜,風塵止息。 此行你將前往朝廷,在皇帝麪前陳述你的好策略。

賞析

這首詩是高明送別囌伯脩赴任京兆尹時所作,詩中贊美了囌伯脩的學識和即將擔任的重要職務。通過“日月垂光”、“金甌重”、“玉燭新”等意象,描繪了一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盛世景象。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囌伯脩能夠爲國家帶來豐收和安甯的期望,以及對其在朝廷中能夠提出寶貴建議的信心。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充滿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國家的忠誠。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