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葛嶺瑪瑙寺僧芳洲有古琴二一名石上枯一名蕤賓鐵爲賦詩二首

· 高明
葛仙嶺上瞿曇宮,老僧雪眉覆雙瞳。奇琴久蓄款識古,雲是零陵水邊石上之枯桐。 憶昔蛟龍宅其涘,霹靂斬龍樹亦死。道人作琴傍水彈,幾夜湘江泣帝子。 邇來居我瑪瑙坡,聲價壓倒伽陀羅。嵇心羊體妙相得,有耳不聽西湖歌。 鬆窗茶屋夢初醒,別鶴悽悽怨煙嶺。隔水逋仙夜不眠,聽盡梅花山月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瞿曇宮:指佛教寺廟。
  • 款識:古代鐘鼎彝器上鑄刻的文字。
  • 零陵:地名,在今湖南省。
  • 蛟龍:傳說中的水中生物,常與龍混用。
  • 霹靂:雷電。
  • 湘江:湖南省的一條主要河流。
  • 帝子:指湘江的傳說中的帝王之子。
  • 伽陀羅:一種印度樂器,此處可能指其他珍貴的樂器。
  • 嵇心羊體:嵇康的心思和羊祜的體態,兩人均爲古代著名音樂家。
  • 別鶴:指琴曲《別鶴操》。
  • 逋仙:指隱居的仙人。

翻譯

在西湖葛嶺上的瑪瑙寺,有一位老僧,他的雙瞳被雪白的眉毛覆蓋。他珍藏了兩把古琴,一把名爲「石上枯」,另一把名爲「蕤賓鐵」。據說這兩把琴是由零陵水邊石上的枯桐木製成,那塊木頭原本生長在蛟龍棲息的水邊,後來被雷電擊中,樹木雖死,但其木製成的琴卻流傳了下來。

老僧曾在湘江邊彈奏這把琴,琴聲如泣如訴,彷彿在爲湘江的帝王之子哭泣。如今,這把琴被珍藏在瑪瑙寺中,其聲價比任何樂器都要高。老僧對琴的領悟深得嵇康和羊祜的精髓,以至於他不再聽西湖的歌聲。

每當鬆窗茶屋中的夢境初醒,那把名爲「別鶴」的琴曲便在煙霧繚繞的山嶺間響起,淒涼而哀怨。對岸的隱士夜不能寐,傾聽着梅花與山月交織的影子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琴「石上枯」和「蕤賓鐵」的描述,展現了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詩中,古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承載着歷史傳說和情感的載體。老僧與古琴的故事,以及琴聲所引發的情感共鳴,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詩人通過對古琴的讚美,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歷史的尊重。同時,詩中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修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