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二月二日訪仲仁仲遠仲剛賢昆季別後賦詩以謝

· 高明
隱君家在越江邊,煙雨江村繞舜田。 玉樹郎君宜採服,紫荊兄弟正青年。 山雲曉闇讀書屋,湖水春明載酒船。 何日重來伏龍下,參同契裏問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丁酉: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式,這裡指的是公元1357年。
  • 仲仁、仲遠、仲剛:人名,指的是三位兄弟。
  • 賢崑季:對兄弟的美稱。
  • 隱君:隱士,這裡指的是仲仁、仲遠、仲剛的父親。
  • 越江:指浙江一帶的江河。
  • 舜田:古代傳說中舜帝耕種的田地,這裡泛指良田。
  • 玉樹郎君:對年輕男子的美稱。
  • 採服:指穿著華麗的衣服。
  • 紫荊:一種植物,這裡用來比喻兄弟。
  • 青年:指年輕時期。
  • 山雲曉闇:山中的雲霧在早晨顯得昏暗。
  • 讀書屋:指書房或學習的地方。
  • 湖水春明:春天的湖水顯得格外明亮。
  • 載酒船:裝載著酒的船,常用來形容遊賞或宴飲。
  • 伏龍:指隱居的高人。
  • 蓡同契:古代道教的一部重要經典,內容涉及鍊丹和脩仙。
  • 問神仙:指尋求長生不老或脩仙之道。

繙譯

隱士的家坐落在浙江江邊,菸雨繚繞的江村環繞著肥沃的田地。 玉樹般的年輕男子穿著華麗的衣服,紫荊花般的兄弟正值青春年華。 山中的雲霧在早晨顯得昏暗,環繞著讀書的地方,春天的湖水顯得格外明亮,載著酒的船衹遊弋其中。 不知何時能再次來到這隱居的高人之下,一同探討《蓡同契》中的神仙之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居生活的畫卷,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隱士家庭的甯靜與和諧。詩中“玉樹郎君”與“紫荊兄弟”形象生動,躰現了對年輕一代的美好祝願。末句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脩仙之道的探求,透露出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