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素先生客夏蓋湖上欲往見而未能因賦詩用簡仲遠徵君同發一笑
夏蓋山前湖水平,楊梅欲熟雨冥冥。
吳門亂後逢梅福,遼海來時識管寧。
野霧連村迷豹隱,江風吹浪送魚腥。
伯陽舊有參同契,好共雲孫講《易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蓋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位於作者所在的地區。
- 湖水平:湖水平靜。
- 楊梅:一種水果,夏季成熟。
- 冥冥:形容天氣陰沉,昏暗。
- 吳門:指蘇州,古稱吳門。
- 梅福:人名,可能是指歷史上的某位隱士或賢人。
- 遼海:指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
- 管寧:人名,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
- 野霧連村:村子被野外的霧氣籠罩。
- 豹隱:比喻隱居不出。
- 江風:江上的風。
- 魚腥:魚的氣味,這裏可能指江中魚羣的氣息。
- 伯陽:人名,可能是指古代的某位學者。
- 參同契:古代道教書籍,全稱爲《周易參同契》。
- 雲孫:指遠孫,即遠代的子孫。
- 《易經》:古代重要的哲學書籍,主要講述陰陽變化和宇宙萬物的道理。
翻譯
夏蓋山前的湖水平靜無波,楊梅即將成熟,天空卻陰沉沉地下着雨。在蘇州戰亂後偶遇了梅福這樣的賢人,從遼海歸來時又識得了管寧這樣的隱士。野外的霧氣籠罩着整個村莊,彷彿豹子隱匿其中,江風吹動着波浪,帶來了魚羣的腥味。伯陽曾有《參同契》這樣的著作,現在正好可以和遠孫一起探討《易經》的深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蓋山前湖水的寧靜和楊梅成熟的景象,通過與梅福、管寧的相遇,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賢人的敬仰。詩中「野霧連村迷豹隱」和「江風吹浪送魚腥」兩句,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幽遠而神祕的氛圍。結尾提到與遠孫共同研究《易經》,則體現了作者對學問的追求和對家族傳承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隱逸和學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