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爲金閣山田道士作

· 張翥
山人愛與山爲友,住得山前地幾雙。 爲納白雲長掃室,欲延青嶂別開窗。 嵐中筇跡粘苔磴,風外琴聲瀉石缸。 應是煙霞數仙侶,月明時復下旌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友:與山爲友的人,這裏指山中的隱士或道士。
  • 金閣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山。
  • 田道士:人名,可能是居住在金閣山的道士。
  • 山人:指隱居山林的人,這裏特指田道士。
  • 地幾雙:幾雙地,意指幾塊地。
  • 納白雲:接納白雲,形容山中居所高遠,常有云霧繚繞。
  • 長掃室:經常打掃居室。
  • 延青嶂:延請青山,意指將青山的景色引入居所。
  • 別開窗:特意開闢窗戶。
  • :山中的霧氣。
  • 筇跡:筇竹的痕跡,筇竹是一種竹子,這裏指用筇竹製成的手杖。
  • 粘苔磴:粘附着苔蘚的石階。
  • 風外琴聲瀉石缸:風中傳來琴聲,彷彿從石缸中傾瀉而出。
  • 煙霞:雲霧和霞光,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隱士居所。
  • 仙侶:仙人伴侶,這裏指山中的道士或隱士。
  • 旌幢:古代儀仗中的旗幟,這裏指仙人的儀仗。

翻譯

山中的隱士喜愛與山爲伴,住在山前幾塊地上。 爲了接納白雲,經常打掃居室;想要邀請青山,特意開闢窗戶。 山霧中,筇竹手杖的痕跡粘附在長滿苔蘚的石階上;風中,琴聲彷彿從石缸中傾瀉而出。 這應該是雲霧中的仙人伴侶,在月光明亮時,他們的儀仗會從天而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山中隱士的生活情景,通過「納白雲」、「延青嶂」等意象,展現了隱士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詩中「嵐中筇跡粘苔磴,風外琴聲瀉石缸」一句,巧妙地將隱士的日常生活與自然景色融爲一體,表達了隱士超脫塵世、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結尾的「煙霞數仙侶,月明時復下旌幢」則增添了一抹神祕色彩,彷彿隱士的生活與仙境相連,充滿了詩意和遐想。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