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安野內翰梨花

玄景窮陰候,春林早著花。 素妝臨曉鏡,紅粉涴輕紗。 勝賞懷京洛,吟情軼永嘉。 泥中妨載酒,咫尺路頭賒。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梨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景:指深邃的景象,這裏形容梨花的美麗。
  • 窮陰候:陰沉的天氣。
  • 素妝:淡雅的妝容,比喻梨花潔白無瑕。
  • 紅粉:紅色的粉末,這裏比喻花瓣上的露水或霞光。
  • (wò):沾染,這裏指露水或霞光沾染在輕紗上。
  • 勝賞:欣賞美景。
  • 京洛:指京城洛陽,這裏泛指繁華之地。
  • 吟情:吟詠的情懷。
  • (yì):超越。
  • 永嘉:地名,這裏指永嘉學派,代表高雅的文化。
  • 泥中妨載酒:泥濘中不便攜帶酒水。
  • 咫尺路頭賒:雖然路途近在咫尺,卻因泥濘而難以到達。

翻譯

在深邃的景象和陰沉的天氣中,春天的樹林早早地開滿了花。 梨花如同清晨對着鏡子梳妝的女子,潔白無瑕,而紅粉般的露水或霞光輕輕沾染在輕紗上。 回憶起在京城洛陽欣賞美景的時光,吟詠的情懷超越了永嘉學派的高雅。 但在泥濘中卻無法攜帶酒水,雖然路途近在咫尺,卻因泥濘而難以到達。

賞析

這首作品以梨花爲載體,通過描繪其潔白無瑕和紅粉輕沾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和自然的熱愛。同時,通過回憶京城洛陽的美景和超越永嘉學派的吟詠情懷,展現了作者對繁華之地和高雅文化的嚮往。然而,泥濘的路途卻阻礙了作者的賞花之旅,形成了美好的願望與現實的無奈之間的鮮明對比,增強了詩歌的情感張力。

張伯淳

伯淳,字師道,杭州崇德人。少善書法,宋末應童子科,□宗命給巨筆大紙寫之。伯淳書天字在紙中間以進,詰之,對曰:「惟天爲大,惟堯則之。」□宗喜,遂中選。尋舉進士,累除太學錄。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薦者言,授杭州路儒學教授,遷浙東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訪司知事。歲餘,召至闕下,論事數十條,皆當世急務,辭意剴切,世祖爲之動容。命至政事堂,將重用之,固辭。授翰林直學士,謁告歸,授慶元路總管府治中。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講學士。明年造朝,扈從上都。又明年卒,諡文穆。師道稱趙魏公孟頫爲內弟,與巴西鄧文原同直詞林,情義款洽。文原嘗謂師道爲文,恥尚鉤棘,而春容紆餘,鏗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歿後無成稿。其子河東宣慰副使採,長孫武康縣尹炯,訪求遺逸,釐爲十卷。蜀郡虞集爲序,刊之右塾,時至正六年也。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