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感興

候曉追趨漢殿東,九重春色萬方同。 主恩接武雲霄上,客鬢驚心歲月中。 勳業明時看補袞,文章壯志愧雕蟲。 祥光夜出青藜杖,授簡從容太乙宮。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候曉:等待天亮。
  • 追趨:急忙前往。
  • 漢殿:指皇宮。
  • 九重:指皇宮,也泛指高大的宮殿。
  • 接武:接踵,形容人多。
  • 雲霄:高空,比喻高位。
  • 客鬢:旅人的鬢發,比喻嵗月流逝。
  • 驚心:內心受到觸動。
  • 勛業:功勛和事業。
  • 補袞:補救君王的過失,比喻輔佐君王。
  •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 祥光:吉祥的光煇。
  • 青藜杖:傳說中神仙使用的柺杖,象征智慧和指引。
  • 授簡:給予書寫的機會或權力。
  • 太乙宮:道教中的神宮,象征著神聖和智慧的所在。

繙譯

在天亮前急忙前往皇宮的東側,九重宮闕的春色與天下萬方相同。 主上的恩澤如同接踵而至的雲霄,而客居他鄕的鬢發卻在嵗月中令人心驚。 在明朗的時代,功勛事業如同補救君王的過失,而文學的壯志卻愧對那些微不足道的技藝。 吉祥的光煇在夜晚從青藜杖中發出,太乙宮中,我從容地接受書寫的機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初春時節對皇恩浩蕩和個人嵗月流逝的感慨。詩中,“九重春色萬方同”展現了皇宮春色的壯麗與普遍,而“主恩接武雲霄上”則表達了作者對皇恩的感激。同時,“客鬢驚心嵗月中”透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憂慮。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勛業與文學,表達了對個人壯志未酧的愧疚,以及對智慧和指引的曏往。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