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行諸親送行飲錢飛來感興

江水江花漫石臺,廿年曾此坐崔嵬。 猿哀似欲撩人別,僧老還能待客來。 載酒直須凌絕頂,題厓應遍掃蒼苔。 峯頭不礙中原望,滿目浮雲得盡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廿年:二十年。廿,讀作niàn。
  • 崔嵬:高大的山。
  • 猿哀:猿猴的哀鳴。
  • 撩人:挑逗人,引起人的情感。
  • 載酒:帶着酒。
  • 凌絕頂:登上最高峯。
  • 題厓:在崖壁上題字。厓,同「崖」。
  • 掃蒼苔:清除崖壁上的苔蘚,以便題字。
  • 浮雲: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翻譯

江水與江花遍佈石臺,二十年前我曾坐在這高大的山上。 猿猴的哀鳴似乎想要挑逗離別的人,老僧還能等待客人的到來。 帶着酒一定要登上最高峯,在崖壁上題字應該清除所有的苔蘚。 山峯並不阻礙對中原的眺望,滿眼的浮雲最終得以散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江邊石臺上回憶往昔的情景,通過「廿年曾此坐崔嵬」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人生的變遷。詩中「猿哀似欲撩人別,僧老還能待客來」以猿猴的哀鳴和老僧的等待,巧妙地表達了離別的哀愁與對未來的期待。結尾「峯頭不礙中原望,滿目浮雲得盡開」則抒發了詩人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即使世事如浮雲變幻,但心中的希望與遠望始終不滅。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