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長公妙高臺韻
佛印老禿翁,片言拄蘇子。
禪牀咫尺間,忽擲千萬裏。
不解弦中調,如風過牛耳。
卻望妙高臺,嵯峨插天起。
俊雕摩空沒,波平四如砥。
意氣稍得舒,歸來對隱几。
卷我廣長舌,避汝堅利齒。
初若錐遇錘,契則針投水。
欲識蘇子誰,長爪梵志是。
不向無智生,寧向有智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佛印:指佛教中的印記,這裏指佛教的教義或智慧。
- 老禿翁:指年老的和尚,這裏指佛印。
- 拄:支撐,這裏指啓發或引導。
- 蘇子:指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 禪牀:指禪宗的修行場所或坐禪的地方。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不解:不理解。
- 弦中調:指琴絃上的音樂,這裏比喻深奧的道理或禪意。
- 風過牛耳:比喻聽而不聞,不理解。
- 妙高臺:地名,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傳說中蘇軾與佛印禪師曾在此論道。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 摩空:指飛翔至高空。
- 砥:磨刀石,這裏形容水面平靜如磨刀石。
- 隱几:指倚靠在几案上,休息或沉思。
- 廣長舌:比喻能言善辯。
- 堅利齒:比喻鋒利的言辭或智慧。
- 錐遇錘:比喻力量懸殊的對抗。
- 針投水:比喻事物融合無間。
- 蘇子誰:指蘇軾是誰。
- 長爪梵志:指佛教中的高僧,這裏比喻蘇軾。
- 無智:指沒有智慧的人。
- 有智:指有智慧的人。
翻譯
佛印這位老和尚,用簡短的話語啓發了蘇軾。在禪牀的近旁,卻彷彿拋擲到了千里之外。不理解那弦中的深奧音樂,就像風從牛耳邊吹過,聽而不聞。回頭望向妙高臺,它高聳入雲,山勢險峻。雄鷹在空中翱翔,直至消失不見,水面平靜如磨刀石。心情稍微得以舒緩,回來後倚靠在几案上。我收起了我的能言善辯,避開了你那鋒利的智慧。起初像是錐子遇到錘子,力量懸殊;後來卻像是針投入水中,融合無間。想要知道蘇軾是誰,他就是那位長爪梵志。寧願在沒有智慧的人中生活,也不願在有智慧的人中死去。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蘇軾與佛印禪師在妙高臺的對話,展現了禪宗的深奧與蘇軾的智慧。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如「風過牛耳」形容不理解,「錐遇錘」與「針投水」對比了對抗與融合的不同狀態。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智慧與生命的深刻思考,體現了對蘇軾的極高評價和對禪宗智慧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