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 李珣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醮壇開。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 步虛聲縹緲,想像思徘徊。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拼音

所属合集

#女冠子

注釋

月午:月掛中天,即午夜。 丹桂:桂樹的一種,葉如桂,皮赤色。左思《吳都賦》:“洪桃屈盤,丹桂灌叢。” 金磬二句:意思是金磬在清涼的晨露中響起,珠旗在翠階上樹立。磬(qìng慶):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如鉢,銅製成。幢(chuang牀):儀仗中的一種旗幟。《漢書·韓延壽傳》:“總建幢棨。”翠苔:碧色苔蘚,多生於臺階潮溼處。 步虛聲:道士誦經之聲。見鹿虔扆《女冠子》“其二”注。 蓬萊:這裏指的是海上仙島。

這首詞只詠女道士所處的環境和單調的生活。庸詞陳調,意無可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女冠子:詞牌名,源於唐代女道士。
  • 月午:月亮當空,午夜時分。
  • 丹桂:紅色的桂樹,常用來象徵秋天或者高潔。
  • 青松:常綠的松樹,象徵長壽和堅韌。
  • 醮壇:道教舉行儀式的祭壇。
  • 金磬: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常用於道教儀式。
  • 珠幢:裝飾有珠子的旗幟,常用於道教儀式。
  • 翠苔:綠色的苔蘚。
  • 步虛聲:道教音樂中的一種,模仿神仙步行的聲音。
  • 縹緲:形容聲音或景象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蓬萊:傳說中的仙境,位於東海之中。

翻譯

在星光高懸、月亮當空的午夜,紅桂和青松的深處,道教的祭壇被開啓。金磬敲響,清脆的聲音穿透了清晨的露水,裝飾着珠子的旗幟豎立在翠綠的苔蘚之上。

道教音樂中的步虛聲縹緲而遙遠,讓人想象和思緒徘徊。天亮時,歸去的路指向了傳說中的仙境——蓬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道教儀式的神祕場景,通過星月、丹桂、青松等自然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金磬和珠幢的使用,以及步虛聲的縹緲,都增強了這種神祕感。最後,將歸路指向蓬萊,表達了對於仙境的嚮往和追求。整首詞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道教文化的色彩。

李珣

李珣,晚唐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爲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李珣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爲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 ► 55篇诗文

李珣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