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蓮花座:佛教中佛陀或菩薩常坐的座位,形似蓮花,象徵清淨。
- 貝葉經:古代印度用貝多羅樹葉刻寫的佛經,後泛指佛經。
- 蠟屐:塗蠟的木屐,古代一種防滑的鞋子。
- 銅瓶:銅製的瓶子,常用於盛水或插花。
- 日下:指京都,古代以日喻帝王,日下即帝王所在的京城。
- 推鶴:比喻推薦賢才。
- 魚山:山名,位於今山東省東阿縣,曹植曾在此作《洛神賦》。
- 曹植: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操之子,以文才著稱。
- 文星:文曲星,古代傳說中主管文運的星宿。
翻譯
回憶起曾在你那裏坐過蓮花座,也聽你誦讀過貝葉經。 山岩的光影透過蠟屐,澗水的聲響傳入銅瓶。 在京城徒勞地推薦賢才,就像在天涯對着螢火蟲一樣無助。 我羨慕曹植能在魚山那樣的地方,因爲他的眷屬中也有文曲星般的人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憶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與安國大師相處的懷念,以及對現實政治環境中賢才難遇的無奈。詩中「蓮花座」與「貝葉經」象徵着佛教的清淨與智慧,而「蠟屐」與「銅瓶」則是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後兩句則通過「推鶴」與「對螢」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政治的失望。最後以曹植及其眷屬的文才自比,流露出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與對理想環境的嚮往。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