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員外入秦

· 岑參
欲謁明光殿,先趨建禮門。 仙郎去得意,亞相正承恩。 竹裏巴山道,花間漢水源。 憑將兩行淚,爲訪邵平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明光殿:古代宮殿名,此処指朝廷。
  • 先趨:先行前往。
  • 建禮門:古代宮門名,此処指朝廷的正門。
  • 仙郎:對崔員外的尊稱。
  • 亞相:指崔員外即將擔任的官職,次於丞相。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寵。
  • 巴山:山名,位於今四川省東部。
  • 漢水:河流名,流經陝西、湖北等地。
  • 邵平園:指邵平的園林,邵平是漢代著名隱士。

繙譯

想要拜見朝廷的明光殿,先要前往建禮門。 尊貴的崔員外此行將得意,即將擔任的亞相職位正受到皇帝的恩寵。 竹林中的巴山道,花叢間的漢水源。 帶著兩行淚水,爲了探訪邵平的園林。

賞析

這首詩是岑蓡送別崔員外入朝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前程的祝願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明光殿”與“建禮門”象征著朝廷的榮耀與權力,而“仙郎去得意,亞相正承恩”則直接贊美了崔員外的仕途得意和皇帝的恩寵。後兩句通過對巴山道和漢水源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美景,同時“憑將兩行淚,爲訪邵平園”則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離別的感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