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即事

文王喻復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周稱流火月難窮。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爲人起晉風。 獨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注釋

人日:舊時以農曆正月初七爲人日。據詩中“荊俗”、言“離家二年”,似爲大中二年(848)在江陵作。 文王喻復:相傳周文之八卦爲六十四卦。《易》雲:“反覆其道,七日來複。”謂冬日陽氣剝盡,剝盡後七天又恢復。喻復,即喻人以“反覆其道,七日來複”之理。 子晉: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篙高山。三十餘年後,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見《列仙傳》捲上。 舜格有苗:《尚書·大禹謨》載,苗民逆命,舜乃大敷文德,七旬而有苗前來歸順。格:來,至。七旬,故云太遠。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舊說豳風系周公所作。 鏤金作勝:用金紙雕刻成人形或花卉,以貼屏風或戴在頭上,稱人勝或花勝。此爲荊楚一帶的風習。見《荊楚歲時記》。 晉風:謂剪綵造人勝的風習起於晉代。見《初學記·人日》。 道衡:隋代詩人薛道衡,其《人日思歸》雲:“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王喻復:指周文王以德治國,喻示着國家的復興。
  • 子晉吹笙:子晉,即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吹笙引鳳,象徵着吉祥和美好。
  • 舜格有苗:舜,古代賢君,格,感化;有苗,古代南方的一個部落,這裏指舜通過德行感化有苗部落。
  • 周稱流火:流火,指農曆七月的火星,周代稱七月爲「流火」,意味着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
  • 鏤金作勝:鏤金,雕刻金屬;作勝,製作裝飾品,這裏指用金屬雕刻的裝飾品。
  • 傳荊俗:荊,古代楚國的別稱,荊俗,即楚地的風俗。
  • 剪綵爲人:剪綵,剪裁彩帛;爲人,製作人形,這裏指用彩帛剪裁成人形作爲裝飾。
  • 起晉風:晉,古代國名,晉風,即晉地的風俗。
  • 道衡:指南朝詩人謝靈運,他的字是道衡。
  • 詩思苦:詩思,寫詩的靈感;苦,艱難。
  • 離家恨得:離家,離開家鄉;恨得,感到遺憾。

翻譯

今天是文王喻示國家復興的日子,也是子晉吹笙引來鳳凰的吉祥之日。舜帝感化有苗部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周代稱七月爲「流火」,這個月份似乎沒有盡頭。楚地的風俗是用金屬雕刻裝飾品,晉地的風俗則是用彩帛剪裁成人形作爲裝飾。我想起了謝靈運寫詩時的艱難,離開家鄉已經兩年,心中充滿了遺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典故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文王喻復」和「子晉吹笙」分別象徵着國家的復興和個人的吉祥,而「舜格有苗」和「周稱流火」則反映了歷史的遙遠和時間的無盡。後兩句通過對楚晉兩地風俗的描述,展現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最後,詩人以謝靈運的詩思之苦和自己的離家之恨作結,抒發了深切的思鄉之情。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