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
【其二】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
【其三】
鏟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其一】
今日與我家賢侍郎共爲竹林之宴飲,就像阮咸與叔父阮籍一樣。
酒過三杯,請容許我酒醉之後高邁不羈之態。
【其二】
船上齊唱行船之歌,我們乘著月色自湖心泛舟而歸。
湖面上白鷗悠閑不遠飛,倒是爭相在我們酒筵的上方盤旋飛翔。
【其三】
把君山削去該有多好,可讓洞庭湖水平鋪開去望而無邊。
巴陵的美酒飲不盡,共同醉倒於洞庭湖的秋天。
注釋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姪同飲於竹林事,《晉書·阮籍傳》「(阮)咸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爲竹林之遊。」此以阮咸自喩,以阮籍比李曄。
小阮:卽阮咸,與阮籍相對,故稱小阮。
橈樂:謂舟子行船之歌。撓,舟揖。
鏟卻:削去,鏟掉。
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瀦成,此處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岳州唐時曾改爲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陽。
序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描寫了李白陪族叔李曄暢遊洞庭湖排遣愁緒的情景:第一首詩借用阮咸與叔父阮籍的典故,同爲仕途不通的同憐人,欲借酒消愁排遣愁緒;第二首詩描繪出一幅酒船管絃齊奏、皓月浮光靜影沉璧、白鷗盤旋飛翔的湖上美景圖,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讓詩意意境開闊;最後一首詩運用獨特的奇想,鏟去人生坎坷障礙,用無窮盡的酒醉刷掉心頭的愁悶。全詩層次分明而又環環相連,絲絲入扣,通過借酒吟詩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數十年壯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餘又遭幻想破滅的千古愁、萬古憤。
賞析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是李白的一組紀遊詩。它由三首五言絶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絶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借用阮咸與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與族叔李曄共爲竹林之宴飲,同爲仕途不通的同憐人,以阮咸自喩,以阮籍比作李曄。「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講述李白欲藉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緒。
第二首:「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描繪出一幅酒船管絃齊奏、皓月浮光靜影沉璧、白鷗盤旋飛翔的湖上美景圖。四句詩句前後片渾然一體,自然流暢,毫無滯澀之感,音情頓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氣勢,詩意意境開闊,動靜虛實,相映成趣。
第三首:「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鏟去攩住湘水一瀉千里直奔長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鏟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旣是自然景色的絶妙的寫照,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窮盡的酒來盡情一醉,藉以衝去積壓在心頭的愁悶。這首詩,前後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著內在聯繫。聯繫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千古愁、萬古憤。酒和詩都是詩人藉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詩人運用獨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詩句。「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句設喩巧妙,令人回味。衹有處在這種心情下的李白,纔能産生這樣奇特的想象;也衹有這樣奇特的想象,纔能充分表達此時此際李白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侍郎:官職名。橈(ráo):槳。}
繙譯
{【其一】今天在竹林宴會上,有我家那賢德的侍郎叔。飲三盃便能像阮鹹那樣,醉酒後表現出狂放不羈。【其二】船上齊擧槳歡樂前行,在湖心賞月後歸來。白色的鷗鳥悠閑地不願離去,爭相在酒筵旁飛舞。【其三】最好能把君山鏟除掉,讓湘水平平的流淌。巴陵有喝不完的酒,沉醉中能把洞庭的鞦天都醉死。}
賞析
{這三首詩寫於李白陪侍郎叔遊洞庭之後,各具特色。第一首詩通過竹林宴展現出一種豪邁不羈的氛圍,用“賢侍郎”表達對叔的敬重,“三盃”“清狂”躰現出酒後的灑脫之態。第二首詩描繪了遊船的歡樂場景以及白鷗在周圍的景象,增添了自然的意趣。第三首詩氣勢豪邁,“鏟卻君山”的想象奇特,“巴陵無限酒”更是極言酒量之大、興致之高,“醉殺洞庭鞦”將醉意與自然融郃,富有浪漫情懷。整躰來看,這組詩風格豪放,意境奇妙,生動地展現了詩人遊洞庭時的心境與感受。}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