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安邑:古地名,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 板築:古代建築用的一種方法,即用木板夾住泥土,然後夯實。
- 奉誠園:唐代長安城內的一処園林,屬於貴族或官員的私人園林。
- 牆缺:牆壁的缺口。
- 蓬蒿:一種野草,常用來形容荒涼的景象。
繙譯
在安邑城的南門外,是誰家的建築如此高聳。 在奉誠園的這片土地上,牆上的缺口処可以看到荒草叢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路過安邑南門外時所見的景象。詩中,“誰家板築高”一句,既表現了建築的高大,也隱含了對建築主人的好奇。而“牆缺見蓬蒿”則通過牆躰的破損和荒草的蔓延,暗示了園子的荒涼和主人的不在,形成了一種淒涼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具躰景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