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與諸子游海淀

僕僕緇塵不自由,乍來郊外始知秋。 丹梯半倚層霄出,畫楫時通斷澗遊。 霜落芙蓉寒尚薄,煙回巖洞晚逾幽。 侯門下榻還珍重,野客何妨信宿留。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緇塵(zī chén):黑色的塵土,比喻貧困、卑微。 丹梯(dān tī):通往天宮的梯子,比喻高聳入雲的山峯。 畫楫(huà jí):比喻划船。 芙蓉(fú róng):一種花,比喻美麗的女子。 巖洞(yán dòng):山洞。 侯門(hóu mén):貴族門第。 榻(tà):牀。 野客(yě kè):指在野外旅行的客人。

翻譯

匆匆忙忙的趕路,心中卻無自由,剛到了城郊才感受到初秋的氣息。 紅色的梯子半倚天空,彷彿通往高聳入雲的山峯,划船時穿過斷裂的溪流。 霜已降落,芙蓉花依然嬌嫩,煙霧迴旋在山洞中,夜色變得更加幽深。 在貴族門第下的牀榻上,依然珍惜相聚的時光,野外旅行的客人,何妨留下來過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時節,詩人與衆多朋友一同遊覽海淀的景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緇塵、丹梯、畫楫、芙蓉等,通過這些意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初秋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的讚美和對友誼的珍視,展現了詩人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值得細細品味。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