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
秋陽杲杲溪流竭,井上轆轤聲不絕。銀河斜轉玉繩低,心苦惟憂稻田裂。
邊雁南來人未歸,蛾眉顰蹙筋力微。繞牀百丈哀音動,樹攪西風梧葉飛。
蟋蟀悲吟腸欲斷,蒹葭露白秋將半。田家祗望晚禾登,奈何今歲逢秋旱。
君不見早晚班師舞幹羽,皇天應降洗兵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杲杲(gǎo gǎo):形容陽光明亮。
- 轆轤(lù lú):古代提水工具,用於從井中提水。
- 銀河斜轉:形容夜空中的銀河斜掛,暗示時間已晚。
- 玉繩:指天河,即銀河。
- 蛾眉:形容女子細長的眉毛,此處指女子。
- 顰蹙(pín cù):皺眉頭,表示憂愁。
- 筋力微:力氣微弱。
- 百丈:形容聲音悠長。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 祇(zhǐ):只,僅僅。
- 班師:軍隊撤回。
- 幹羽:古代舞蹈中使用的道具,幹爲盾,羽爲鳥羽,代表和平。
- 洗兵雨:傳說中的雨,能洗淨兵器,象徵和平。
翻譯
秋天的陽光明亮照耀,溪水卻已乾涸,井上的轆轤聲不斷。夜空中的銀河斜掛,玉繩(銀河)低垂,心中憂慮稻田因乾旱而裂開。
邊疆的雁南飛,人還未歸,女子皺着眉頭,力氣微弱。繞牀的哀音悠長,西風中梧桐葉紛飛。
蟋蟀的悲鳴讓人心碎,蘆葦上的露水已白,秋天已過半。田家只盼望晚稻成熟,但今年卻遭遇秋旱。
你不見早晚軍隊撤回,舞動幹羽,皇天應會降下洗淨兵器的雨,帶來和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乾旱的景象,通過轆轤聲、銀河斜掛等自然元素,表達了作者對稻田乾裂的憂慮。詩中女子皺眉、蟋蟀悲鳴等細節,加深了秋日的淒涼氛圍。結尾的「班師舞幹羽」和「洗兵雨」則寄託了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周巽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觀察和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