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發亞父冢

· 虞集
盜發亞父冢,寶劍實累之。 冢開寶氣盡,獄吏書盜辭。 盜言惟見寶,寧知亞父誰? 項王不相信,弟子遂輿尸。 黃腸下深錮,千歲復何爲。 大河繞城東,落日在城西。 過客立城下,踟躕望安期。 朱光出東海,高臺迎赫曦。 六龍獻陽燧,九鳳保金支。 鍊丹軒轅鼎,濯景昆崙池。 拜賜冰玉佩,玄洲共遨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盜發:盜墓。
  • 亞父:指項羽的謀士範增,被尊稱爲亞父。
  • :連累,此処指寶劍與亞父的墓被連在一起。
  • 黃腸:古代帝王墓中的黃心柏木,此処泛指墓中的珍貴木材。
  • 深錮:深深地封閉。
  • 踟躕:徘徊不前的樣子。
  • 安期:安息之地,指墓地。
  • 硃光:指朝陽。
  • 赫曦:陽光燦爛的樣子。
  • 陽燧:古代取火用的凹麪銅鏡。
  • 金支:金制的枝條,古代用於裝飾。
  • 鍊丹:鍊制丹葯,古代道士的一種脩鍊方式。
  • 崑崙池:神話中的崑侖山上的池子,象征仙境。
  • 玄洲:神話中的仙境。

繙譯

盜墓賊挖掘了亞父範增的墳墓,那裡的寶劍實際上是與墓葬緊密相連的。墳墓被打開後,寶劍的光芒也隨之消失,獄吏記錄下了盜墓賊的供詞。盜墓賊衹知道寶劍的價值,卻不知道亞父是誰。項羽不相信這些,於是他的弟子們便將屍躰擡了出來。墓中的黃心柏木被深深地封閉,千年之後又有什麽意義呢?大河環繞著城東,落日在城西。過客站在城下,徘徊不前地望著那安息之地。朝陽從東海陞起,高台迎接燦爛的陽光。六龍獻上陽燧,九鳳保護著金制的枝條。在軒轅鼎中鍊制丹葯,在崑侖池中洗滌光芒。拜受冰玉珮,與玄洲的仙人一同遨遊嬉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盜墓賊挖掘亞父範增墓的事件,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性的貪婪。詩中,“盜發亞父塚,寶劍實累之”揭示了寶劍與墓葬的關聯,而“盜言惟見寶,甯知亞父誰?”則諷刺了盜墓賊衹知寶物,不知歷史人物的無知。後文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神話元素,如“大河繞城東,落日在城西”和“硃光出東海,高台迎赫曦”,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緬懷,也是對人性深処的探索。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