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齊廟

清風千載又誰加,古廟荒壇落槿花。 欲薦春薇無處採,西山元已屬周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夷齊:指商朝末年的兩位賢士伯夷和叔齊,他們因不願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
  • 槿花:一種落葉灌木,花期短暫,常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 :獻祭。
  • 春薇:春天的薇草,這裡指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採薇而食的故事。
  • :原來,本來的意思。

繙譯

清風千載,又有誰能超越,古廟荒罈上落滿了槿花。 想要獻祭春天的薇草,卻無処可採,西山原本就已經屬於周家。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廟荒罈和落槿花的景象,表達了對伯夷叔齊堅守節操的敬仰之情。詩中“清風千載又誰加”一句,既贊美了伯夷叔齊的高潔品格,又暗示了這種品格的難以超越。後兩句則通過“欲薦春薇無処採”和“西山元已屬周家”的對比,抒發了對伯夷叔齊堅守節操而最終無法改變歷史結侷的無奈和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