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詮使君韻十首時積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積雨偶晴故有此作寄餘索和十首
已歇黃塘昨夜雷,寺南新築定曾催。
花名躑躅春長髮,竹有蘢蔥手自栽。
元凱勒銘傳在德,左司爲郡號多才。
千秋也是尋常事,日月行天似磨推。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躑躅 (zhí zhú):徘徊不前,這裏指花名,可能是一種花的別稱。
- 蘢蔥 (lóng cōng):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 元凱:指古代賢臣,這裏可能指某位有德行的官員。
- 勒銘:刻石記功。
- 左司: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某位有才幹的官員。
- 磨推:比喻日月運行如磨盤轉動,形容時間的流逝。
翻譯
昨夜黃塘的雷聲已經停歇,寺南新建的築地定然催促了春天的到來。名爲躑躅的花兒在春天裏長得茂盛,竹子也茂密蔥鬱,是我親手栽種的。有德行的官員刻石記功,傳頌着他們的德行,而左司這樣的官員則以其多才多藝而著稱。千秋萬代的事情,在時間的長河中也只是尋常,就像日月在天空中如磨盤般轉動,不停地前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寺南新築地的景象,通過「花名躑躅」和「竹有蘢蔥」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詩中提到的「元凱勒銘」和「左司爲郡號多才」,既是對古代賢臣的讚美,也隱含了對當代官員的期待。最後兩句以日月運行比喻時間的流逝,表達了詩人對歷史長河中人事變遷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千秋功業的淡然看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