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樑顒若

伏波橋側石湖灣,生長難忘是此間。 窮海見聞唯白浪,孤城表裏出青山。 身同墜葉猶知本,老對衰楊自怯攀。 頻得瑤緘遠相待,好秋端爲故人還。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伏波橋:位於今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古代橋樑名。
  • 石湖灣: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詩人故鄉的一個地方。
  • 窮海:指邊遠的海域,形容偏遠。
  • 孤城:指偏僻孤立的城池。
  • 表裏:內外。
  • 墜葉:落葉,比喻離鄉背井。
  • 衰楊:枯萎的楊樹,常用來形容衰老或凋零。
  • 瑤緘:指精美的書信。
  • 端:正,恰。

翻譯

伏波橋旁的石湖灣,是我生長的地方,難以忘懷。 在偏遠的海域,我所見所聞只有無盡的白浪,孤立的城池內外,青山環繞。 我如同那飄落的葉子,依然記得自己的根,年老時面對枯萎的楊樹,自己也不敢輕易攀折。 頻繁收到遠方朋友寄來的精美書信,美好的秋天正是爲了故人而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回憶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詩中,「伏波橋」、「石湖灣」等具體地名勾畫出詩人童年的場景,而「窮海」、「孤城」則描繪了詩人所處的偏遠環境。通過「墜葉知本」和「衰楊怯攀」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最後,通過「瑤緘」和「好秋」的描寫,傳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重逢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鄉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