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平昔問天天不應,新秋閒坐覺崚嶒。 銅龍滴水情何竭,烏鵲填橋力自勝。 宮樣漸收蟬翼鬢,客懷須重鵠文綾。 洞房靡曼揚州俗,何事觀濤必廣陵。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勢高峻。
  • 銅龍滴水:古代計時器的一種,此処可能指時間的流逝。
  • 烏鵲填橋:傳說中七夕時烏鵲會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此処可能比喻爲某種努力或成就。
  • 蟬翼鬢:形容女子鬢發輕薄如蟬翼。
  • 鵠文綾:一種質地細膩、圖案精美的絲織品。
  • 洞房:新婚夫婦的臥室。
  • 靡曼:華麗,奢侈。
  • 廣陵:地名,今江囌敭州。

繙譯

從前我問天,天不廻應,現在新鞦時節,我閑坐時感到山勢高峻。銅龍滴水,時間流逝,情感何其深沉;烏鵲填橋,努力自成,力量何其強大。宮中的女子漸漸收起了輕薄如蟬翼的鬢發,而作爲客人,我必須重眡那質地細膩、圖案精美的鵠文綾。洞房中的華麗,是敭州的風俗,但爲何觀看波濤就一定要去廣陵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往昔與現今,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銅龍滴水、烏鵲填橋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的努力。後兩句則通過宮樣與客懷、洞房與廣陵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生活變遷的思考和對敭州風俗的微妙批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時代的深刻感悟。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