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初春登樓即目應詔

旭日臨重壁,天眷極中京。 春暉發芳甸,佳氣滿層城。 去鳥隨看沒,來雲逐望生。 歌裏非煙颺,琴上凱風清。 文波浮鏤檻,摛景煥雕楹。 璇璣體寬政,隆棟象端衡。 創規雖有作,凝拱遂無營。 沐恩空改鬢,將何謝夏成。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旭日:初升的太陽。
  • 重壁:重重的城牆。
  • 天眷:天意的眷顧。
  • 中京:指京城。
  • 春暉:春天的陽光。
  • 芳甸:花草叢生的原野。
  • 佳氣:美好的氣象。
  • 層城:高聳的城池。
  • 非煙:指雲霧。
  • (yáng):飛揚。
  • 凱風:和風。
  • 鏤檻:雕刻精美的欄杆。
  • 摛景:展開景色。
  • 雕楹:雕花的柱子。
  • 璇璣:指天文儀器,這裏比喻政策。
  • 寬政:寬鬆的政策。
  • 隆棟:高大的樑柱,比喻國家的基礎。
  • 端衡:正直的衡量標準。
  • 凝拱:凝固不動的拱手,比喻無爲而治。
  • 無營:無所經營,指不勞心力。
  • 沐恩:受到恩澤。
  • 夏成:夏天的成熟,這裏指國家的繁榮。

翻譯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重重的城牆,天意眷顧着京城。春天的陽光灑在花草叢生的原野上,美好的氣象充滿了高聳的城池。遠去的鳥兒漸漸消失在視線中,飄來的雲朵隨着期望而生成。歌聲中雲霧飛揚,琴聲裏和風清爽。文雅的水波浮動在雕刻精美的欄杆上,展開的景色照亮了雕花的柱子。政策如天文儀器般寬大,國家的基礎如高大的樑柱般穩固,象徵着正直的衡量標準。雖然有創新的規劃,但國家如凝固不動的拱手,無需勞心力。受到恩澤的我,頭髮已白,將如何感謝這夏天的成熟和國家的繁榮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春京城的景象,通過旭日、春暉、佳氣等自然元素,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和國家的繁榮昌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璇璣體寬政」和「隆棟象端衡」,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國家政治相結合,表達了對國家美好未來的期許。同時,詩人的自謙之情也透露出對國家恩澤的感激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許敬宗

許敬宗

唐杭州新城人,字延族。許善心子。隋煬帝大業中舉秀才。旋依李密爲記室。唐初爲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時由著作郎官至中書舍人,專掌誥命。高宗時爲禮部尚書,與李義府等助高宗立武則天爲後,擢侍中。又助武則天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高宗顯慶中爲中書令,與李義府同掌朝政。曾監修國史。有集。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