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秋日入鄧玄度鏡園得詩十章次杜少陵過何氏山林韻乙丑春正月重入鏡園複次少陵重過何氏山林二十韻得詩五章
一徑水雲處,萬家砧杵時。
長杯對短檠,舊客把新詩。
睡熟曾吞錦,夢來休掛絲。
且攜白社客,同赴赤松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甲子:古代以天乾地支紀年,甲子爲六十年一輪廻的第一年。
- 次杜少陵過何氏山林韻:次韻,即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杜少陵即杜甫,此句意爲依照杜甫《過何氏山林》的詩韻作詩。
- 乙醜:天乾地支紀年中的第二年。
- 重入:再次進入。
- 白社客:指隱士或遊於山林的士人。
- 赤松期: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此指與仙人相約的時期,比喻隱逸山林的願望。
繙譯
在甲子年的鞦天,我進入了鄧玄度的鏡園,依照杜甫《過何氏山林》的詩韻創作了十首詩。到了乙醜年的春天,我再次進入鏡園,又依照杜甫的詩韻創作了五首詩。
一條小逕通曏水雲繚繞的地方,萬家砧杵聲此起彼伏。我對著短檠(小燈)擧盃,作爲舊客,我手握新詩。曾經熟睡中夢見吞下錦綉,如今夢境來時,不再牽掛絲線。暫且帶著山林中的隱士,一同赴約那與仙人赤松子相會的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張萱在鏡園中的所見所感,通過“一逕水雲処”和“萬家砧杵時”的對比,展現了自然與塵世的交織。詩中“長盃對短檠,舊客把新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過往嵗月的廻憶。結尾的“且攜白社客,同赴赤松期”則抒發了詩人曏往隱逸山林、追求仙境生活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詩歌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