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醫士樂孟傑
越人有至鑑,明德以爲基。
視疾洞表裏,談笑驅三尸。
神聖不自居,託以飲上池。
今人重勢利,晝夜營已私。
心志先蠱惑,仁術詎能推。
明哲有深誡,弗治爲中醫。
樂也孝廉士,天錫仁壽資。
蚤歲失所怙,長懷罔極悲。
力學岐黃術,百歲奉慈闈。
朱顏映華髮,和氣春熙熙。
因推老老意,遂及親與知。
東鄰抱膏肓,西里困瘡痍。
刀圭一入口,沈痼忽若遺。
樂也無德色,賢聲日四馳。
越人久羽化,緒言百世師。
今古不二致,樂也其勉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鑑:最高明的見解或判斷。
- 明德:美德,高尚的品德。
- 洞表裏:洞察內外,指能透徹瞭解病情。
- 三尸:道教中指人體內的三種害蟲,分別居於上、中、下三丹田,能引人生病,影響修煉。
- 上池:指天上的水,比喻醫術高明如神。
- 詎:豈,怎麼。
- 蚤歲:早年。
- 怙:依靠。
- 罔極悲:無盡的悲傷。
- 岐黃術:指中醫學,岐伯和黃帝被認爲是中醫的創始人。
- 慈闈:指母親的居室,也代指母親。
- 熙熙:和樂的樣子。
- 老老:尊敬老人。
- 膏肓:指病入膏肓,難以治癒的病。
- 瘡痍:創傷,比喻疾病或災難後的景象。
- 刀圭:古代量取藥物的工具,這裏指藥物。
- 沈痼:久治不愈的病。
- 德色:因有德而顯得光彩。
- 羽化:道教中指成仙,這裏指去世。
- 緒言:遺留下來的言論。
翻譯
越地有位醫術高明的人,以高尚的品德爲基礎。他能洞察病情的內外,談笑間就能驅除體內的三尸。他並不自誇醫術高超,而是託詞說這是飲用了天上的水。現在的人看重權勢和利益,日夜經營自己的私利。心志首先被迷惑,怎麼能推廣仁術呢?明智的人有深刻的告誡,認爲不輕易治療纔是中醫的精髓。樂孟傑是一位孝順廉潔的人,上天賜予他仁壽的資質。早年失去依靠,長久地懷有無盡的悲傷。他努力學習中醫,一生侍奉母親。他的面容紅潤,頭髮花白,和氣如春。因此他推廣尊敬老人的意願,也幫助親人和朋友。東鄰有病入膏肓的人,西里有受困於創傷的人。藥物一入口,久治不愈的病就像遺忘了。樂孟傑並不因有德而顯得光彩,他的賢名四方傳播。越地的醫術高明者已經去世,他留下的言論百世爲師。古今的道理是一致的,樂孟傑要繼續努力。
賞析
這首作品讚揚了醫士樂孟傑的高尚品德和卓越醫術。詩中通過對比古今人們對醫術和品德的不同態度,強調了樂孟傑的醫術不僅高明,更注重醫德和孝道。他的醫術能洞察病情,驅除病魔,但他並不自誇,而是謙遜地歸功於天意。樂孟傑不僅醫術高超,更是一位孝順廉潔的人,他的行爲體現了尊敬老人和幫助他人的美德。詩的最後,作者鼓勵樂孟傑繼續努力,傳承和發揚這種高尚的醫德和醫術。

丁鶴年
鶴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爲鉅商,以其貲歸元世祖,世爲顯官。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鶴年年十八,值兵亂,倉卒奉母走鎮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臺省交闢不就。時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轉徙逃匿,旅食海鄉,爲童子師,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瘞廢宅中。道既通,鶴年還武昌,痛哭行求,夢其母以告,蹤跡得之。齧血沁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廬父墓以終其身,明永樂間卒。烏斯道爲作《丁孝子傳》,戴叔能作《高士傳》,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詩謂「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五七言近體」。澹居老人題《海巢集》亦云:「忠義慷慨,有《騷》《雅》之遺意。」鶴年家世仕元,諸兄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遭時兵亂,不忘故國。嘗有句雲:「行蹤不逐梟東徙,心事惟隨雁北飛。」亦可悲也。錄其詩爲元季諸人後勁,而兩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