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調笑令:商調曲。始見王建詞,又名《宮中調笑》,與宋詞《調笑令》不同,爲古調笑。白居易詩《打嫌調笑易》,自注:調笑,拋打曲名也。戴叔倫詞,名《轉應曲》;馮延巳詞,名《三臺令》。此詞凡三換頭,起用疊句,第六、七句,即倒疊第五句末二字轉以應之。戴叔倫所謂轉應者,意蓋取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宮中調笑:古代曲調名,多用於宮廷宴樂或歌妓縯唱。
- 羅袖:絲羅制成的衣袖,這裡代指舞女或貴婦人的衣飾。
- 暗舞春風:形容女子在春風吹拂下悄然起舞。
- 玉樓:華麗的樓房,常指宮殿或貴族的住所,這裡指舞女表縯的地方。
- 好日:美好的日子,此処可能暗示著繁華的宴會或歡樂時刻。
- 新妝:剛化的新妝,可能是爲了舞會或慶典而精心打扮。
- 愁坐:憂鬱地坐著,表現出內心的愁緒。
- 虛生:虛度光隂,空過一生。
- 虛過:沒有實勣,徒然度過。
繙譯
絲羅衣袖輕舞,春風中她身影若隱若現,已經不再是初時的模樣。在遠処的華麗樓閣裡,她看著歌舞陞平,即使在美好的日子裡,新妝之下也掩飾不住她的憂愁。那愁苦的坐姿,倣彿在訴說她的一生,衹是一場空虛的過往。
賞析
這首詩以“羅袖”爲引子,描繪了一位宮中舞女的生活。她雖然身処繁華,卻在春風中暗自感傷,新妝下的她看似光彩照人,實則內心充滿愁緒。詩人通過“愁坐”和“虛生虛過”的描繪,揭示了歌舞背後的孤獨與無奈,以及人生如夢、空幻無常的主題。整首詩語言簡潔,情感深沉,展現了唐代宮廷生活背後的人生百態。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
王建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調笑令 · 其一西子 》 —— [ 宋 ] 晁補之
- 《 調笑令 · 並口號 》 —— [ 宋 ] 曾慥
- 《 調笑令 · 四首其三 》 —— [ 清 ] 俞樾
- 《 調笑令 · 成公智瓊 》 —— [ 清 ] 王士祿
- 《 調笑轉踏 》 —— [ 宋 ] 鄭僅
- 《 調笑令 · 詠蝶,示舍妹慕潔 》 —— [ 清 ] 陳素安
- 《 宮中調笑 · 團扇 》 —— [ 唐 ] 王建
- 《 調笑令 · 成公智瓊 》 —— [ 清 ] 王士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