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 馮諼客孟嘗君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爲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左右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爲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爲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終日。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爲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樑,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樑王虛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樑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爲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爲樂矣。」
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裏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着接受了他,說:「好吧。」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認爲孟嘗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着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吃飯沒有魚。」辦事人員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按照門下的食客那樣對待。」過了不久,(馮諼)又彈着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回去吧!出門沒有車。」辦事人都笑話他,並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準備車,按照門下坐車的客人一樣對待。」於是馮諼乘着他的車,舉着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道:「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看待了。」這以後不久,馮諼又彈着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回去吧!(在這裏)沒有辦法養家!」辦事人員都厭惡他,認爲他一味貪求不知滿足。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答道「有個老母親。」孟嘗君派人給她吃的用的,不讓她缺少什麼。於是馮諼再也不唱歌了。
後來孟嘗君出了一個通告,詢問家裏的食客們:「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債麼?」馮諼(在通告上)簽名,寫道:「我能。」孟嘗君看了感到奇怪,說:「這(簽名的)是誰呀?」左右辦事人說:「就是唱那‘長劍啊,回去吧’的人。」孟嘗君笑着說:「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對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見他。」便特意把馮諼請來接見他,向他道歉說:「我被一些瑣事搞得很疲勞,被憂患纏得心煩意亂,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國事家事之中,(不得脫身與先生見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對您的簡慢)爲羞辱,還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債麼?」馮諼說:「願意(替您)做這件事。」於是準備車馬,收拾行李,載着借契出發。告辭的時候,馮諼問:「債款收齊了,用它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說:「看我家裏缺少的東西(就買些回來)。」
馮諼趕着車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應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覈對借契。借契全覈對過了,(馮諼)站起來,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
馮諼一直不停地趕車回到齊國(都城),大清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得這麼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齊來接見他,說:「借款收齊了嗎?怎麼回得這麼快呀?」答道:「收完了。」問:「用它買了什麼回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慮,您宮裏堆積着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站滿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我私自用債款給您買了義。」孟嘗君問:「買義是怎麼回事?」答道:「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裏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我私自假託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嘗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離那裏還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回頭看着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馮諼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僅能避免死亡。現在您只有一個洞穴,還不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呀。請讓我替您再鑿兩個洞穴。」
孟嘗君給馮諼五十輛車,五百斤金。往西到樑國去遊說。(馮諼)對梁惠王說:「齊國把它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諸侯國來,諸侯國中首先迎接他的,就會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把相位空出來,讓原來的相做上將軍,派遣使者帶一千斤黃金,一百輛車,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到齊國,提醒孟嘗君說:「一千金,是很厚重的聘禮,(出動)一百輛車,是顯赫的使節。齊國該聽說這情況了。」樑國的使者往返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不去。
齊王聽到這些情況,君臣都驚慌害怕起來,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黃金、兩輛彩車、一把佩劍(給孟嘗君)。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很倒黴,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那些逢迎討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希望您能顧念先王的宗廟,姑且回來統率全國人民吧!」
馮諼提醒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來先王傳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建成了,馮諼回來報告孟嘗君說:「三個洞穴都已鑿成了,您可以暫且高枕而臥,安心享樂了!」
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沒有一點禍患,都是(由於)馮諼的計謀啊。
注釋
馮諼(xuān):戰國時齊國人,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爲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他雖然向孟嘗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卻着實爲孟嘗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遊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通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爲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屬:囑託,請託。
左右:指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
以君賤之也:認爲孟嘗君看不起他。以,認爲;賤,賤視,看不起。形容詞作動詞用;之,他,代馮諼。也:用在表原因的介賓短語之後,表句讀上的停頓。
食(sì):給……吃。「食」後省賓語「之」。
居:停留,這裏有「經過」的意思。
有頃:不久。
彈(tán):用指頭敲擊。
鋏(jiá):劍柄,這裏指劍。
以告:把馮諼彈劍唱歌的事報告孟嘗君。
車客:能乘車的食客,孟嘗君將門客分爲三等:上客食魚、乘車;中客食魚;下客食菜。
惡(wù):討厭。
以爲:以之爲。
出記:出通告,出文告。
「誰習計會(kuài),能爲(wèi)文收責(zhài)於薛者乎」句: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債麼。習:熟悉;計會,會計工作;爲文:給我;文,孟嘗君自稱其名;責,通「債」;薛,孟嘗君的領地,今山東棗莊市附近。
「馮諼署曰:‘能’。」句:馮諼在通告上簽名,並注曰「能」。
果:副詞,果真,果然。
負:對不起。
之:他,代「客」(馮諼)。
未嘗:副詞性結構,不曾。
憒(kuì)於憂:困於思慮而心中昏亂。
性懦(nuò)愚:生性又懦弱愚笨。懦,同「懦」,怯弱。
開罪:得罪。
不羞:不因受怠慢爲辱。羞:意動用法,認爲……是羞辱。
約車治裝:預備車子,治辦行裝。
券契:債務契約,兩家各保存一份,可以合驗。
何市而反: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市,買;反,返回。
寡有:少有,缺少。
合券:指覈對債券(借據)、契約。
遍合:都覈對過。起:站起來。
矯(jiǎo)命:假託(孟嘗君的)命令。
以責(zhài)賜諸民:把債款賜給(借債的)老百姓,意即不要償還。以,用,把。“責”同“債,通假字。
長驅:一直趕車快跑,中途不停留。
怪其疾:以其疾爲怪。因爲他回得這麼快而感到奇怪。
竊:私自,謙詞。
計:考慮。
下陳:後列。
拊愛:即撫愛。
子其民:視民如子,形容特別愛護百姓。
賈(gǔ)利之:以商人手段向百姓謀取暴利。
說:同「悅」,高興。休矣:算了,罷了。
期(jī)年:滿一年。
齊王:齊閔王。
先王:齊閔王父齊宣王。
就國:到自己封地(薛)去住。
未至百里:距薛地還有一百里。
正日:整整一天。
顧:回頭看。
樑:魏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王萄(即樑王)遷都大梁,國號曾一度稱「樑」。
放:棄,免。
於:給……機會。
虛上位:空出最高的職位(宰相)。
故相:過去的宰相。
反:同「返」。
齎(jī):拿東西送人。
文車:雕刻或繪畫着花紋的車。
駟:四匹馬拉的車,與「乘」同義。
服劍:佩劍。
謝:道歉。
不祥:不善、不好。
被於宗廟之祟:受到祖宗神靈的處罰。
不足爲:不值得顧念幫助。不足,不值得;爲,幫助,衛護。
顧:顧念。
姑:姑且,暫且。
反國:返回齊國國都臨淄。反,同「返」。
統:統率、治理。
萬人:指全國人民。
願:希望。
請:指向齊王請求。
祭器:宗廟裏用於祭祀祖先的器皿。
立宗廟於薛:孟嘗君與齊王同族,故請求分給先王傳下來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將來齊即不便奪毀其國,如果有他國來侵,齊亦不能不相救。這是馮諼爲孟嘗君所定的安身之計,爲「三窟」之一。
纖(xiān)介:細微。
序
《馮諼客孟嘗君》選自《戰國策·齊策》,記敘了馮諼爲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而進行的種種政治外交活動(焚券市義,謀復相位,在薛建立宗廟),表現馮諼的政治識見和卓越才能——善於利用矛盾以解決矛盾。也反映出齊國統治集團內部和齊、魏等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賞析
齊孟嘗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與楚春申君,各養士數千,號爲四公子。馮諼「貧乏不能自存」,故「請人對孟嘗君説,願意寄食門下。」孟嘗君問來人:「他有什麼愛好?他有什麼特長?」來人故意説都沒有,實爲試探以禮賢下士著稱的孟嘗君。孟嘗君「笑而受之,日諾。」雖然他有些輕視,但仍慷慨收羅。接着,馮諼又進行了第二步試探,他彈劍鋏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連魚都吃不上!’’孟嘗君聽到後,吩咐和門下食魚的門客同等對待。但此後馮諼一次比一次升級,又提出了出門坐車,供養家口的要求,但孟嘗君都滿足了他。儘管如此,左右以孟嘗君輕視他而「食以草具」、「皆笑之」、「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左右人平庸無知,只會看主人眼色行事和以勢利量人,原是常見的人情世態。孟嘗君雖無先見之明,卻寬容大度,爲他後來地位失而復得起了巨大作用。馮諼三番五次的試探,藏纔不露,裝愚守拙,爲其以後大有作爲埋下伏筆。
接下來的「收債於薛」使馮諼的才能得到了施展的機會。當孟嘗君出文徵求一個熟悉會計業務的人時,一向裝作「無好、無能」的馮諼毅然自薦,令讀者大吃一驚,也今孟嘗君深感愧疚:「我虧待了他,還不曾接見過他。」繼而公開道歉:「以前我把先生得罪了。」這一突變情節,展示出馮諼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士爲知己者效力的氣度。孟嘗君的深深自責、公開賠罪,並委以重任,又使他仍不失大家風範。下文馮諼署記、矯命焚券、市義復命使馮諼的才華盡露無遺,他在全部覈查諸民借據之後,假託奉孟嘗君之命,把債全部賜還百姓。他的不凡舉動使文勢再生波瀾,也表現了他重視民本的遠見卓識和臨機大膽決斷的性格。在復命中他認爲孟嘗君珍寶珠玉,狗馬玩好、美人婢妾都不缺少,只缺仁義愛民,故矯命焚券,買回民心。他不僅爲孟嘗君的統治奠定了雄厚基礎,取得了人民的支持,又抓住了孟嘗君的口實把柄:「視吾家所寡有者。」馮諼膽大心細,果斷而講策略,但孟嘗君「不悅」、「先生休矣」則暴露了他有些鼠目寸光、狹隘淺見。
接下來馮諼「經營三窟」,幫助孟嘗君恢復並鞏固了相位。一窟是孟嘗君罷相到薛,百姓扶老攜幼,「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他終於理解了馮諼市義的行爲,並深受其益。二窟是馮諼西遊於樑,説服樑王三遣使者以千金百乘聘孟嘗君爲相,爲擡高孟嘗君的威信而虛張聲勢,給齊王以危機感,從而達到了重新用盂嘗君的目的。這裏又表現了馮諼善於利用齊王和樑王之間的矛盾,足智多謀的性格特徵。三窟是樑王重聘求賢,齊王謝罪並重新起用孟嘗君,在此,馮諼滿意地説:「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一個深算遠謀的謀士形象鮮然立見。此時的孟嘗君對馮諼的態度也由「不悅」、「休矣」的不信任轉變爲言聽計從,並深爲馮諼的才能所折服。
文章最後一句寫孟嘗君爲相數十年,未遇絲毫災禍,是靠的馮諼的計策。以對馮諼才能的肯定和孟嘗君的受益作結,完整自然。
先抑後揚、先貶後褒的反襯技巧,更起到了鳴則驚人的效果,平添了很多馮諼大智若愚的不凡形象。
謀篇之妙是本篇又一景觀。不是直敘其才,而是曲曲九轉之後,方入勝景,增強了歷史散文的戲劇性。
全文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尤其用以虛引實,欲出先沒的技巧步步誘入,使人物性格突出有加,不失爲寫人物形象的一篇名作。
本文的特色是通過變化的情節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馮諼的藏纔不露,初試鋒芒到大顯身手與孟嘗君的輕視、重視、存疑和折服互爲襯托對比,情節也是波瀾重生,引人入勝。在寫作上,本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戲劇衝突、有細節描繪,初具傳記的特徵,開後世史書「列傳」的先河。

劉向
西漢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劉歆之父。治《春秋穀梁》,以陰陽休咎論時政得失,屢上書劾奏外戚專權。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爲散騎宗正給事中。後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專權,議欲罷退之,被譖下獄。成帝即位,得進用,更名向,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校閱中祕羣書,撰成《別錄》,爲我國目錄學之祖。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 51篇诗文
劉向的其他作品
- 《 戰國策 · 魯仲連義不帝秦 》 —— [ 漢 ] 劉向
- 《 文侯與虞人期獵 》 —— [ 漢 ] 劉向
- 《 戰國策 · 觸讋說趙太后 》 —— [ 漢 ] 劉向
- 《 戰國策 · 莊辛論倖臣 》 —— [ 漢 ] 劉向
- 《 九歎 · 其一 · 逢紛 》 —— [ 漢 ] 劉向
- 《 說苑·貴德 》 —— [ 漢 ] 劉向
- 《 九歎 · 其七 · 愍命 》 —— [ 漢 ] 劉向
- 《 九歎 · 其八 · 思古 》 —— [ 漢 ] 劉向
相关推荐
- 《 水龍吟 · 詠楊花,和蘇東坡韻 》 —— [ 漢 ] 鼂錯
- 《 獲麟解 》 —— [ 唐 ] 韓愈
- 《 國語 · 裏革斷罟匡君 》 —— [ 周 ] 左丘明
- 《 黃州快哉亭記 》 —— [ 宋 ] 蘇轍
- 《 穀梁傳 · 鄭伯尅段於鄢 》 —— [ 秦 ] 王初桐
- 《 戰國策 · 唐雎不辱使命 》 —— [ 漢 ] 劉向
- 《 烏夜啼 · 素意幽棲物外 》 —— [ 周 ] 左丘明
- 《 爲徐敬業討武曌檄 》 —— [ 唐 ] 駱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