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皇后輓歌

裴回兩儀殿,悵望九成臺。 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 野曠陰風積,川長思鳥來。 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裴回:徘徊,來回走動。
  • 兩儀殿:古代宮殿名,象徵天地或陰陽。
  • 九成臺:傳說中的仙人所居之地,此處代指帝陵或高臺。
  • 玉輦:玉飾的車,古代帝王乘坐的車。
  • 瑤筐:美玉裝飾的籃子,常用於盛放珍貴物品。
  • :此處指打開,可能指宴會的結束或宮門的關閉。
  • 野曠:野外空曠。
  • 陰風:寒冷的風。
  • :聚集,增多。
  • 川長:河流漫長。
  • 思鳥:懷念親人的鳥,如烏鴉、喜鵲等。
  • 虞殯:指喪葬之事,虞指古代的一種禮儀制度。
  • 餘哀:剩餘的悲傷。

翻譯

在兩儀殿裏她徘徊不已, 遙望着那九成臺上空的寂寥。 華麗的玉輦最終告別了盛宴, 精美的瑤筐也再未開啓。 野外的寒風吹過,更顯淒涼, 河流漫長,只有思念之鳥飛來。 寒冷的山色漸入黃昏, 爲她的離世,虞禮中充滿了哀傷。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百藥爲文德皇后(隋文帝獨孤伽羅)所作的輓歌,表達了對她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宮廷生活的回憶。詩人通過描繪皇后在兩儀殿的告別場景,以及對九成臺的眺望,暗示了皇后的地位和她的離去給宮廷帶來的空蕩與哀愁。"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兩句,寓言了皇后生命的終止和宮廷生活的終結。"野曠陰風積,川長思鳥來"則以自然景象渲染出深深的哀思,最後以"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收束,點明皇后去世的時間,以及人們對她的深深懷念。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典雅,展現了作者對逝者的敬仰和對亡者的哀思。

李百藥

李百藥

唐定州安平人,字重規。李德林子。幼多病,祖母以百藥名之。七歲能屬文,號奇童。隋時授太子舍人兼東宮學士,後歸唐。受譖,流涇州。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詔修定《五禮》、律令,撰《齊書》。累官至宗正卿,爵爲子。百藥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鬱,尤長於五言詩。卒諡康。所撰《齊書》行於時。有集。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