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祀樂章雍和

· 褚亮
紺筵分彩,寶圖吐絢。 鳳管晨凝,雲歌曉囀。 肅事蘋藻,虔申桂奠。 百穀斯登,萬箱攸薦。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雩祀(yú sì):古代求雨的祭祀。
  • 紺筵(gàn yán):深青帶紅的席子,這裏指祭祀時鋪設的席子。
  • 寶圖:指祭祀用的圖畫或圖案。
  • 鳳管:指笙,古代的一種樂器。
  • 雲歌:指祭祀時唱的歌曲。
  • 蘋藻(píng zǎo):水草,古代用於祭祀。
  • 桂奠:用桂花或桂枝作爲祭品。
  • 百穀:泛指各種農作物。
  • 萬箱:指豐收的糧食裝滿了許多箱子。

翻譯

深青帶紅的席子鋪開,色彩繽紛,祭祀用的圖案絢麗奪目。笙聲在清晨凝結,雲歌在黎明時分婉轉唱響。莊重地進行着蘋藻的祭祀,虔誠地獻上桂花作爲祭品。各種農作物都豐收了,無數的箱子裝滿了糧食,被獻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古代雩祀的盛況,通過色彩、音樂和祭祀儀式的描寫,展現了祭祀的莊嚴與神聖。詩中「紺筵分彩,寶圖吐絢」以視覺的豐富色彩開篇,營造出祭祀場面的華麗與隆重。「鳳管晨凝,雲歌曉囀」則通過聽覺的描寫,傳達了祭祀音樂的悠揚與神祕。後兩句「肅事蘋藻,虔申桂奠。百穀斯登,萬箱攸薦」則強調了祭祀的虔誠與豐收的喜悅,體現了古人對自然恩賜的感恩與祈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豐收和自然恩澤的讚美。

褚亮

褚亮

唐杭州錢塘人,其先居陽翟,字希明。褚玠子。少博覽圖史,能詩。年十八,爲南朝陳僕射徐陵及陳後主稱賞,擢尚書殿中侍郎。隋時爲太常博士,坐事貶。入唐,授秦王府文學。太宗貞觀中累遷散騎常侍,封陽翟縣侯,爲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致仕歸,卒年八十八。諡康。有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