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調 · 耍孩兒 · 借馬

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氣命人般看承愛惜。逐霄上草料數十番,喂飼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穢卻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騎。有那等無知輩,出言要借,對面難推。 [七煞]懶設設牽下槽,意遲遲背後隨,氣忿忿懶把鞍來 備。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細,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六煞]不騎啊,西棚下涼處栓。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將青青嫩草頻頻的喂。歇時節肚帶鬆鬆放,怕坐的困尻包兒款款移,勤覷着鞍和轡,牢踏着寶鐙,前口兒休提。 [五煞]飢時節喂些草,渴時節飲些水,着皮膚休使粗氈屈。三山骨休使鞭來打,磚瓦上休教穩着 蹄。有口話你明明記:飽時休走,飲時休馳。 [四煞]拋麥時教乾處拋,尿綽時教淨處尿,栓時節揀個牢固樁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磚塊,過水處不要踐起泥。這馬知人義,似雲長赤兔,如 翼德烏騅。 [三煞]有汗時休去檐下栓,渲時節休教浸着頹,軟煮料草鍘底細。上坡時款把身來聳,下坡時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馬眼,休教鞭擦損毛衣。 [二煞]不借時惡了弟兄,不借時反了麪皮。馬兒行囑咐叮嚀記:鞍心馬戶將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則嘆的一聲長吁氣。衰衰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間借與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門專等來家內,柔腸寸寸因他斷,側耳頻頻聽你嘶。道一聲好去,早兩淚雙垂。 [尾]沒道理,沒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纔說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般涉調:元曲中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耍孩兒是它的曲牌。 蒲梢騎:古代的良馬名。《史記·樂書》:“後伐大宛,得千里馬,馬名蒲梢。” 氣命兒般:性命兒似的。 逐宵:每夜,夜夜。 設設:形容懶洋洋的樣子。 頹人:罵人語,猶言“鳥人”“鳥漢”。 尻包兒:指騎馬人的屁股。款款:慢慢地。 休使粗氈屈:不要讓粗氈兒折迭起來。 三山骨:指馬股上的骨髂。 雲長赤兔, 翼德烏騅:三國時,關羽(字雲長)所乘之馬叫赤兔追風馬。張飛(字翼德)的坐騎叫烏騅。 (夢遠注:張飛的坐騎是否叫烏騅,不可考。或疑爲敬德,尉遲恭,字敬德,唐初名將。) “渲時”句:替馬洗刷時不要讓冷木浸着它的生殖器。渲,洗刷:頹,雄性生殖器。 忒寒碎:過分地寒酸和瑣碎。忒,方言,太,過於。 颩著:戳擊着。 “鞍心”二句:“馬戶”乃“驢”的拆字,“刷子去刀”乃“吊”字。“驢吊”是罵人的話。 好去:猶今言“好走”。句意:“說一聲好走你去吧!” 忒下的:(我)太下得狠心。刻劃馬主吝嗇的心態。

《般涉調·耍孩兒·借馬》是元代馬致遠創作的一首散曲。

賞析

這首套曲以詼諧風趣的語言,以生動傳神的細節,以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個愛馬如命、既慳吝又憨厚的人物形象。這人買了匹好馬,便惜馬如命,百般愛護。偏有那“不曉事”的人來借馬,這便如同要掏他的心窩一般。他實不願把馬借給他人,但又怕傷了朋友臉面,於是他內心產生了劇烈的矛盾和鑽心的刺痛。這些都通過他長篇大論、沒完沒了地向借馬人叮囑關於養馬、騎馬的注意事項表現了出來。馬被人借走後,他倚門等待馬的歸來,以至於“柔腸寸斷”,“兩淚雙垂”,這個細節十分誇張,也很具幽默效果,把人物心態展示得淋漓盡致。這首套曲刻畫人物用的是漫畫筆法,但同時又是精雕細刻,曲中的喜劇形象刻畫得十分成功。這首套曲是馬致遠散曲中的傑作。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評論這首套曲說:“這是馬致遠的真正的崇高的成就。詼諧之極的局面,而出之以嚴肅不拘的筆墨,這乃是最高的喜劇;正和最偉大的哲人以詼諧的口吻在講寫似的;他的態度足夠嚴肅的,但聽的人怡然的笑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蒲梢:(pú shāo)一種良馬名。
  • :(kāo)屁股。
  • :(biāo)揮打。

翻譯

近來買了一匹蒲梢馬,我把它當性命般看待,好生愛惜。每天給它上好的草料幾十次,把它餵養得膘肥體壯。只要它身上有一點髒污就趕緊刷洗,稍微覺得它有些辛苦就下馬。可有些不懂事的人,開口要來借馬,當面對人家又實在難以拒絕。 【七煞】懶洋洋地把馬從馬槽牽下來,不情願地跟在馬後面,氣呼呼地也懶得去準備馬鞍。我沉默了好一會兒,心想這不懂事的傢伙知不知道這個道理:「別人的弓不要拉,別人的馬不要騎。」 【六煞】不騎的時候,把馬拴在西棚下涼快的地方。騎的時候要挑選平坦的地面。要不斷地給馬喂青青的嫩草。休息的時候要把肚帶鬆一鬆,怕坐得太久屁股不舒服就慢慢地挪動挪動。要勤看着馬鞍和馬轡,穩穩地踩着馬鐙,前面的繮繩不要勒得太緊。 【五煞】馬餓的時候喂些草,渴的時候給些水喝,不要讓它的皮膚被粗糙的氈子磨傷。馬的骨架不要用鞭子抽打,不要讓它在磚瓦上踏蹄。有句話你要清楚地記住:吃飽的時候不要奔跑,喝水之後不要疾馳。 【四煞】喂麥的時候要在乾淨的地方喂,撒尿的時候要在乾淨的地方撒,拴馬的時候要找個牢固的樁子繫上。在路上不要踩到磚塊,過河的時候不要濺起泥水。這馬通人性,就像關羽的赤兔馬,張飛的烏騅馬一樣。 【三煞】馬出汗的時候不要拴在屋檐下,洗澡的時候不要讓髒水浸着它,軟草料要鍘得細細的。上坡的時候要把身子挺直,下坡的時候不要跑得太快。不要說人太瑣碎,不要用鞭子抽打馬眼,不要讓鞭子磨損馬的皮毛。 【二煞】不借馬會得罪兄弟,不借馬會傷了和氣。借馬的事要囑咐清楚:要用鞍心馬戶打它,用刷子和刀好好打理,說完只能長嘆一口氣。唉聲嘆氣,滿心哀怨,悲痛不已。 【一煞】早上把馬借出去,太陽西斜的時候就盼着它回來,倚門專門在家等着,因爲它柔腸寸斷,頻頻側耳聽它的嘶鳴聲。說一聲走好,早已兩眼含淚。 【尾】真是沒道理,沒道理;太過分了,太過分了。剛纔說的話你要專門記住:一口氣不違背就把馬借給你了。

賞析

這首套曲以借馬爲主題,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主人對馬的愛惜以及對借馬人的無奈和叮囑。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生活細節和口語化的語言,使曲子充滿了生活氣息。從對馬的餵養、照料到騎乘時的注意事項,再到對借馬的擔憂和囑咐,層層遞進,展現了主人對馬的深厚感情。同時,也通過對借馬這一事件的描寫,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情感。整首曲子語言詼諧幽默,節奏明快,富有表現力,是馬致遠散曲的代表作之一。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