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金漢臣寄詩將及一月次韻奉酬並呈徐蜚英

· 方回
千里秋光一倚欄,危樓四望碧雲寬。 遙知對壘分詩將,未覺同舟怯縣灘。 九日與誰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彈冠。 會難別易駒陰迅,時展來篇細細看。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千里秋光一倚欄(倚欄:靠着欄杆),危樓四望碧雲寬。 遙知對壘分詩將(對壘:比喻雙方對峙、競爭),未覺同舟怯縣灘。 九日與誰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彈冠(彈冠:整理帽子,比喻準備出仕或出仕前的準備)。 會難別易駒陰迅(駒陰:比喻光陰迅速),時展來篇細細看。

翻譯

秋日的千里風光,我倚着欄杆,在高樓上四面遠望,碧空中的雲彩顯得格外寬廣。 我遠遠地知道,我們像對峙的軍隊一樣,各自分派詩篇進行競賽,卻不覺得像同舟共濟的人那樣,對險灘感到害怕。 重陽節那天,我與誰共飲美酒呢?八年的時間,我已經厭倦了整理帽子的出仕準備。 相聚總是難,離別卻容易,時光如駿馬般飛逝,我時常展開你的詩篇,細細品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登高望遠的景象,通過「千里秋光」、「危樓四望」等詞句,展現了遼闊的視野和深遠的意境。詩中「對壘分詩將」、「同舟怯縣灘」等比喻,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詩才的讚賞和對友情的珍視。末句「時展來篇細細看」則流露出詩人對友人詩作的喜愛和珍視,體現了深厚的友情和文學交流的樂趣。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