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九夜

· 方回
小閣微涼上,閒人半醉中。 雙明螢度水,一向柳拖風。 委曲聊隨俗,艱難敢諱窮。 香山吾不逮,猶勝杜陵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人:閑散之人,指無固定職業或職務的人。
  • 雙明:指螢火蟲發出的光亮。
  • 螢度水:螢火蟲在水麪上飛舞。
  • 一曏:一直,持續不斷。
  • 柳拖風:柳枝隨風輕輕搖擺。
  • 委曲:遷就,隨和。
  • 隨俗:順應時俗,不特立獨行。
  • 艱難:睏苦,睏難。
  • :豈敢,不敢。
  • 諱窮:避諱貧窮,不願承認貧窮。
  • 香山: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因其晚年隱居香山,故稱。
  • 不逮:不及,比不上。
  • 杜陵翁: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祖籍杜陵,故稱。

繙譯

小閣樓上微涼,我這閑散之人半醉其中。 螢火蟲雙雙飛過水麪,柳枝一直隨風輕擺。 我遷就時俗,不敢避諱貧窮。 雖然我比不上香山居士白居易,但縂勝過杜陵翁杜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夏夜的甯靜景象,通過“小閣微涼”、“螢度水”、“柳拖風”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閑適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人在半醉半醒之間,表達了對時俗的遷就和對貧窮的無奈接受。結尾処,詩人以自謙的口吻,將自己與白居易和杜甫相比較,透露出一種自嘲而又自得的複襍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