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彥昭歸吳中

· 鄭東
外沙沙頭潮沒渚,海壇廟前唱蠻歈。政喜南風吹五兩,不愁落日轉檣烏。 鯿魚一尺恰上釣,吳姬二十獨當壚。醉歌《白雪》誰能和,擊碎筵中玉唾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外沙沙頭:地名,位於吳中地區。
  • 潮沒渚:潮水淹沒了岸邊的小洲。
  • 海壇廟:地名,可能是一個供奉海神的廟宇。
  • 蠻歈: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歌曲。
  • 五兩:古代用來測風向的器具,這裏指風向適宜。
  • 檣烏:船桅上的烏鴉形風向標,這裏指風向變化。
  • 鯿魚:一種淡水魚。
  • 吳姬:吳地的女子。
  • 當壚:在酒店裏賣酒。
  • 《白雪》:古代琴曲名,這裏指高雅的音樂。
  • 玉唾壺:玉製的痰盂,這裏比喻珍貴的器物。

翻譯

外沙沙頭的潮水淹沒了岸邊的小洲,海壇廟前傳來南方少數民族的歌聲。我欣喜南風吹動着測風器,不擔心落日時分風向標的變化。 一尺長的鯿魚恰好上鉤,吳地的二十歲女子獨自在酒店賣酒。醉後高歌《白雪》,誰能與我相和,我激動得擊碎了宴席中的玉製痰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郭彥昭歸吳中的場景,通過自然景觀和人文活動的描寫,展現了吳中地區的風土人情。詩中「外沙沙頭潮沒渚,海壇廟前唱蠻歈」生動地勾勒出了海邊潮汐和廟宇前的熱鬧景象,而「鯿魚一尺恰上釣,吳姬二十獨當壚」則進一步以漁釣和酒壚爲背景,展現了當地的生活氣息。結尾的「醉歌《白雪》誰能和,擊碎筵中玉唾壺」則表達了詩人豪放不羈的情感,以及對友人歸鄉的深切祝福。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吳中風光的無限留戀。

鄭東

元溫州平陽人,字季明,號杲齋。幼嗜書,明《春秋》。嘗應科舉,不合主司,即棄去,致力爲古文。歐陽玄奇其才,欲薦之,會疾卒。弟鄭採亦有文名。有《鄭氏聯璧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