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楊載文名頗大,文章以氣爲主,詩作含蓄,頗有新的意境。本詩描寫初春之景,既表達了作者的苦悶心情,又表達作者因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充滿希望的心情。
京城雪剛剛消融,薺菜已經衝破凍土,嶄露勃勃生機,這一細節蘊含作者對京師的無限希望;“少”字則描寫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靜落寞的環境,這與前面的“生”字形成鮮明對比,也是他愁悶心情的寫照。隨着一聲清脆的鳥叫聲從柳梢枝頭傳來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靜,彷彿給詩人帶來了人生新的生機。那善解人意的黃鸝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師:指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
- **角門:宮城的旁門。也用以泛指小的旁門 。
- 黃鸝:鳥名,鳴聲婉轉動聽,也叫黃鶯。
翻譯
城中的積雪剛剛消融,薺菜已經開始生長,在那角門深深的小巷裏,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在柳梢頭聽到了黃鸝歡快的啼叫聲,這可是春天來臨的第一聲訊息呀。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初春京城的清新畫面。開頭「城雪初消薺菜生」,點明時間是雪後初晴,大地漸漸甦醒,薺菜生長,透露出萬物復甦的氣息 。「角門深巷少人行」描繪了深巷中行人寥寥的清幽場景,爲畫面增添了一絲寧靜氛圍。「柳梢聽得黃鸝語」,從聽覺角度出發,把視角引向柳梢。黃鸝在柳梢歡唱,充滿生機與活力 。最後「此是春來第一聲」,將前面的種種自然景象凝聚在這一聲黃鸝啼叫中,以點帶面,瞬間點破春天的主題,讓人感受到春天撲面而來的氣息。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格調清新,以細微之景盡顯初春京師的獨特韻味,詩人輕快喜悅的心情也蘊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