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朱伯初惠橘

· 趙汸
溪上山中兩絕塵,惟應黃綺最相親。 治生每愧奴無木,行酒空聞脯有麟。 丹實結容朝得句,錦囊馳贈座生春。 年年移作朱門供,謾想山林色正勻。
拼音

所属合集

#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絕塵:超脫塵世。
  • 黃綺:黃色的綺羅,比喻高潔的品格。
  • 治生:謀生,維持生計。
  • 行酒:斟酒。
  • 脯有麟:脯,乾肉。麟,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指珍貴的肉食。
  • 丹實:紅色的果實,這裏指橘子。
  • 結容:形容橘子成熟時的樣子。
  • 錦囊:用錦緞製成的袋子,常用來裝詩稿或珍貴物品。
  • 馳贈:迅速贈送。
  • 朱門: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故以「朱門」爲貴族邸第的代稱。
  • 謾想:空想,徒然思念。

翻譯

在溪邊的山中,我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只有高潔的品格與我最爲親近。我每天爲了生計感到愧疚,因爲沒有木頭可以做奴隸,斟酒時也只能空聞珍貴的肉食。

紅色的橘子成熟時,我早晨得到了詩句,用錦囊迅速贈送給在座的賓客,讓整個場合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每年這些橘子都被送到貴族的府邸,我只能空想山林中那些色彩均勻的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高潔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溪上山中兩絕塵」描繪了一個超脫塵世的理想境地,而「黃綺最相親」則體現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後句通過對比「治生每愧奴無木」與「行酒空聞脯有麟」,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自嘲和對奢華生活的遙想。結尾的「年年移作朱門供,謾想山林色正勻」則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懷念與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