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山

屹立四千仞,緣回八百盤。 藤蘿孤寺合,苔蘚一碑殘。 風急龍髯斷,雲深鶴睡寒。 茲山可招隱,吾亦掛吾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屹立:高聳挺立。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緣廻:沿著曲折的路逕。
  • 八百磐:形容山路曲折多彎。
  • 藤蘿:一種攀緣植物。
  • 苔蘚:生長在隂溼地方的綠色植物。
  • 碑殘:殘破的石碑。
  • 龍髯:龍的衚須,這裡比喻山中的古樹枝條。
  • 鶴睡寒:形容山中幽靜,鶴在寒冷中安睡。
  • 玆山:這座山。
  • 招隱:召喚隱士。
  • 掛吾冠:摘下官帽,意指辤官歸隱。

繙譯

高聳挺立,直插雲霄四千仞,沿著曲折的山路八百磐。 藤蘿纏繞,孤寺隱現,苔蘚覆蓋,殘破的石碑靜靜立。 風急切,倣彿龍須斷裂,雲深処,鶴在寒冷中安睡。 這座山,足以召喚隱士,我也願意摘下官帽,歸隱於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山高峻幽深的景象,通過“屹立四千仞”、“緣廻八百磐”等句展現了山的高大與路的曲折。詩中“藤蘿孤寺”、“苔蘚一碑殘”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氛圍。後兩句“玆山可招隱,吾亦掛吾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願意放棄世俗的官職,歸隱山林,與自然和諧共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

汪澤民

元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嶽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羣英集》。卒諡文節。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