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寺

欲雨不雨天墨色,將崩未崩石偪側。 溪谷緣雲已萬盤,風雨欺人作三厄。 客遊已慳天不慳,雷電翕歘噓晴暾。 諸峯倒景互明滅,照耀金碧開山門。 清都紫微逼象緯,旃林貝樹羅山樊。 十方下視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 麻衣老師寂滅久,問法羞與山僧論。 但餘卓錫古泉水,念念欲洗塵眼昏。 嗟予世網久躑躅,坐覽古蹟空盤桓。 暮歸卻滅山下路,杳杳飛鳥投芳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墨色:深黑色。
  • 偪側:傾斜,不穩。
  • 緣雲:沿着雲霧。
  • 三厄:三次災難。
  • :吝嗇,此處指難得。
  • 翕歘:迅速。
  • 晴暾:晴朗的陽光。
  • 明滅:忽明忽暗。
  • 金碧:金色和碧色,指色彩鮮明。
  • 清都紫微:指天宮。
  • 象緯:星象經緯,指天體。
  • 旃林貝樹:指佛教中的樹木。
  • 山樊:山林。
  • 沙界:佛教用語,指世界。
  • 炎歊袢:炎熱的氣息。
  • 麻衣老師:指僧人。
  • 卓錫:指僧人用錫杖。
  • 塵眼昏:被塵世所迷惑的眼睛。
  • 世網:世俗的束縛。
  • 躑躅:徘徊不前。
  • 盤桓:徘徊,逗留。
  • 杳杳:深遠的樣子。
  • 芳村:美麗的村莊。

翻譯

天色陰沉似要下雨,山石傾斜欲墜。沿着雲霧繚繞的溪谷走了無數彎路,風雨似乎在考驗我們,經歷了三次困境。雖然旅途艱難,但天公不吝嗇,雷電迅速過後,晴朗的陽光灑下。周圍的山峯在陽光下忽明忽暗,金碧輝煌的山門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這裏彷彿是天宮,星辰近在咫尺,佛教的樹木遍佈山林。從高處俯瞰,世界顯得遙遠,佛骨不受炎熱氣息的影響。僧人已逝,我羞於詢問佛法,只剩下古泉的水,我渴望用它來洗淨被塵世迷惑的眼睛。我長時間在世俗中徘徊,坐在這裏欣賞古蹟,感到空虛。傍晚歸去時,山下的路已消失,我像飛鳥一樣投向遠方的美麗村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翠微寺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寺的神祕與壯麗。詩中,「欲雨不雨天墨色」等句,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氣候變化,而「雷電翕歘噓晴暾」則巧妙地表達了天氣的突然轉變。後文通過對佛教元素的描寫,如「清都紫微逼象緯」和「旃林貝樹羅山樊」,增強了詩歌的宗教氛圍。結尾處的「暮歸卻滅山下路,杳杳飛鳥投芳村」則抒發了作者對世俗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

汪澤民

元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嶽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羣英集》。卒諡文節。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