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門

西遊昔上三瀦峽,今見南荒五虎門。 勢接天關並地軸,氣吞雌伏與雄蹲。 八閩津要難耽視,百粵山河總大藩。 千載臥龍今復起,只憑三顧靖中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虎門:地名,位於今福建省福州市。
  • 三瀦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處水域。
  • 天關:天險,指高峻的山嶺。
  • 地軸:地之中心,比喻重要之地。
  • 雌伏與雄蹲:比喻隱伏和顯赫的勢力。
  • 八閩:指福建,因其古有八閩之稱。
  • 津要:重要的渡口或關隘。
  • 百粵:指廣東、廣西一帶,古稱百粵之地。
  • 大藩:大的藩鎮,指重要的行政區域。
  • 臥龍:指諸葛亮,因其隱居時被稱爲「臥龍」。
  • 三顧: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其出山輔佐。
  • 靖中原:平定中原,指恢復國家的統一。

翻譯

昔日西遊曾經過三瀦峽,如今見到了南荒的五虎門。 這裏地勢高峻,與天險相連,是地之中心,氣勢雄偉,隱伏與顯赫的勢力並存。 福建是重要的渡口和關隘,廣東、廣西一帶的山河構成了大的行政區域。 千年之後,臥龍諸葛亮彷彿再次崛起,只憑劉備三次拜訪,就能平定中原,恢復國家的統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五虎門地勢的描繪,展現了其雄偉與重要性。詩中「勢接天關並地軸,氣吞雌伏與雄蹲」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將五虎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表達得淋漓盡致。後兩句提及「臥龍」諸葛亮,借古喻今,表達了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國家統一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李士瞻

元南陽新野人,徙漢陽,字彥聞。順帝至正十一年進士。闢中書右司掾歷吏、戶二部侍郎。累拜樞密副使。條上二十事,帝嘉納,遷參知政事。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封楚國公。有《經濟文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