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莢右轄餞予於長樂雲門港因其念母贈之以詩

母子相依四十秋,母年八十子恆憂。 劬勞未報當生別,罔極逾深重自尤。 㓨血寫經天亦痛,銜哀陳陛孰爲謀。 君王若問臣消息,瘴海蠻煙日夜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伯莢右轄: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長樂雲門港: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當時的某個港口。
  • 劬勞:辛苦勞累。
  • 罔極:無邊無際,這裏指母親的恩情深厚無比。
  • 㓨血寫經:用血寫經文,表示極度的虔誠和悲痛。
  • 銜哀陳陛:懷着悲痛的心情向皇帝陳述。
  • 瘴海蠻煙:指邊遠地區的惡劣環境,瘴氣和煙霧瀰漫。

翻譯

母子相依四十秋,母年八十子恆憂。 母子相依爲命已經四十個春秋,母親如今八十高齡,兒子始終憂心忡忡。

劬勞未報當生別,罔極逾深重自尤。 母親的辛勞還未曾報答,如今卻要生離死別,母親的恩情深厚無比,我深感自責。

㓨血寫經天亦痛,銜哀陳陛孰爲謀。 用血寫經文,連天都感到悲痛,懷着悲痛的心情向皇帝陳述,又有誰能爲我謀劃呢?

君王若問臣消息,瘴海蠻煙日夜浮。 如果君王問起我的消息,就說我在那瘴氣瀰漫、煙霧繚繞的邊遠地區,日夜漂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厚感情和無盡憂慮。詩中,「母子相依四十秋」一句,既展現了母子之間長期的相依爲命,也透露出詩人對母親年事已高的擔憂。「劬勞未報當生別」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母親辛勞未報的愧疚和即將生離死別的悲痛。最後兩句以邊遠地區的惡劣環境作比,暗示了詩人處境的艱難和內心的孤寂。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特色。

李士瞻

元南陽新野人,徙漢陽,字彥聞。順帝至正十一年進士。闢中書右司掾歷吏、戶二部侍郎。累拜樞密副使。條上二十事,帝嘉納,遷參知政事。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封楚國公。有《經濟文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