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楚門聞福州六月之變就簡倪仲凱郎中不候而去
誤聞消息心如灼,歸興那能候我來。
不是尚書船到晚,卻緣員外別初回。
閩州烽火人猶記,回紇刀牌孰總裁。
最恨當時謀未審,至今遺禍使人哀。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楚門:指在楚門停留。
- 就簡倪仲凱郎中:就,就近;簡,簡便,這裏指通過書信;倪仲凱,人名,郎中是其官職。
- 不候而去:不等候就離開了。
- 誤聞消息:錯誤地聽到了消息。
- 心如灼:心中焦急如火燒。
- 歸興:歸家的念頭。
- 尚書船:尚書,古代官職,這裏指尚書的船隻。
- 員外:古代官職,這裏指員外郎。
- 閩州烽火:指福建地區的戰亂。
- 回紇刀牌:回紇,古代民族,這裏指回紇的武器和標誌。
- 總裁:總管,這裏指誰來負責。
- 謀未審:計劃不周詳。
翻譯
在楚門停留時,我錯誤地聽到了關於福州六月變亂的消息,心中焦急如火燒,歸家的念頭讓我無法等候你的到來。如果不是尚書的船隻到得晚,那是因爲員外剛剛離開。福建地區的戰亂人們仍然記憶猶新,回紇的武器和標誌由誰來負責呢?最讓我遺憾的是當時的計劃不周詳,至今留下了禍患,讓人感到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楚門停留時,因誤聞福州變亂的消息而心生焦急,急於歸家的心情。詩中通過「心如灼」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的焦慮,而「歸興那能候我來」則突顯了作者歸家的迫切。後兩句通過對福建戰亂和回紇武器的提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盪和民族矛盾,最後以「謀未審」和「遺禍使人哀」作結,表達了對過去決策失誤的遺憾和對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的擔憂。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反映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刻關注和對家國的深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