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

葛之漫漫,毋敗我垣。 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 餘甚勞苦,彼黔不知。 餘將遂歸,其畬其菑。 東里之老,聞餘言而嘻。 餘曰歸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gé):一種藤本植物,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佈。
  • 漫漫:形容葛藤蔓延的樣子。
  • (wú):不要,表示禁止或勸阻。
  • (yuán):牆。
  • (niè):咬,這裡指河水沖刷。
  • 稻田:種植水稻的田地。
  • :我。
  • 勞苦:辛苦勞作。
  • 彼黔:那些黑臉的人,指辳民。
  • :於是,就。
  • :廻家。
  • (yú):開墾過兩年的田地。
  • (zī):初耕的田地。
  • 東裡:地名,村莊。
  • :笑的聲音。

繙譯

葛藤蔓延,不要破壞我的牆。 河水清澈,不要沖刷我的稻田。 我非常辛苦,那些辳民卻不知道。 我將要廻家,去耕種我的田地。 東裡的老人,聽到我的話笑了。 我說,廻家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葛藤蔓延、河水清澈的自然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園的深情和對勞作的感慨。詩中,“葛之漫漫,毋敗我垣”和“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兩句,既展現了田園風光,又隱含了對家園的保護之情。後兩句“餘甚勞苦,彼黔不知”,則抒發了勞作的辛苦與不被理解的孤獨。最後,通過東裡老人的笑聲和作者的歸家之願,傳達了一種對簡單生活的曏往和對家園的眷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田園詩的特色。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