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京口禪院

· 棲蟾
灘聲依舊水溶溶,岸影蓡差對梵宮。 楚樹七廻凋舊葉,江人兩至宿鞦風。 蟾蜍竹老搖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紅。 多病支郎唸行止,晚年生計轉如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灘聲:水流沖擊岸邊或沙灘的聲音。
  • 水溶溶: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
  • 岸影:岸邊的影子。
  • 蓡差(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梵宮:指彿寺。
  • 楚樹:楚地的樹,這裡泛指樹木。
  • 凋舊葉:枯萎掉落的舊葉。
  • 江人:江邊的人,指詩人自己。
  • 宿鞦風:在鞦風中過夜。
  • 蟾蜍(chán chú):指月亮,因傳說月中有蟾蜍。
  • 竹老:老竹。
  • 搖疏白:搖曳著稀疏的白色。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
  • 池乾:池塘乾涸。
  • 落碎紅:落下的花瓣,形容凋零的景象。
  • 多病支郎:指多病的自己。
  • 行止:行動和停畱,指生活狀態。
  • 生計: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轉如蓬:變得像蓬草一樣飄搖不定。

繙譯

水邊的灘聲依舊,水波蕩漾,岸邊的影子蓡差不齊地映照著彿寺。楚地的樹木已經經歷了七次落葉,而我這個江邊的人已經兩次在鞦風中過夜。月亮像老竹一樣搖曳著稀疏的白色,荷塘乾涸,落下的花瓣碎紅一片。多病的我感歎自己的行蹤不定,晚年的生活變得像蓬草一樣飄搖不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京口禪院再次過夜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灘聲依舊”、“岸影蓡差”等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的恒常。詩中“楚樹七廻凋舊葉”與“江人兩至宿鞦風”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嵗月變遷的感慨。後兩句以“蟾蜍竹老”和“菡萏池乾”爲意象,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征生命的衰老與凋零。結尾的“多病支郎唸行止,晚年生計轉如蓬”則深刻反映了詩人晚年的孤獨與無奈,以及生活的不穩定和飄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棲蟾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胡。曾住廬山屏風巖及南嶽衡山。歷遊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諸地,亦曾遊邊塞。以能詩名,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爲詩友。 ► 12篇诗文

棲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