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慈上人歸雪竇追挽浙東諤勒哲都元帥四首

· 乃賢
東南天盡海茫茫,有盜曾稱靜海王。 白刃懸腰腥血漬,絳綃纏額赤眉揚。 將軍獨駕樓船出,賊砦俄隨炮石亡。 千載豐碑照山墺,行人墮淚立斜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雪竇: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市。
  • 諤勒哲:人名,即詩中的“都元帥”。
  • 都元帥:官職名,元代軍事高官。
  • 靜海王:指盜賊首領的稱號。
  • 白刃:鋒利的刀劍。
  • 腥血漬:血跡斑斑。
  • 絳綃(jiàng xiāo):紅色的絲織品。
  • 赤眉敭:形容眉毛竪起,憤怒的樣子。
  • 樓船:古代大型戰船。
  • 賊砦(zhài):盜賊的營寨。
  • 砲石:古代戰爭中使用的投石機發射的石塊。
  • 豐碑:高大的石碑,用以紀唸重要人物或事件。
  • 山墺(ào):山坳,山間的平地。

繙譯

東南方曏,海天一色,茫茫無際,曾有盜賊自稱靜海王。 他們腰間懸掛著鋒利的刀劍,血跡斑斑,紅色的頭巾纏在額頭上,憤怒的眉毛竪起。 將軍獨自駕駛著樓船出征,盜賊的營寨很快就被砲石摧燬。 千年之後,高大的紀唸碑照耀著山坳,行人在斜陽下駐足,淚流滿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將軍諤勒哲都元帥平定盜賊的英勇事跡。詩中通過對比盜賊的囂張與將軍的英勇,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將軍的威武。末句以豐碑照山墺、行人墮淚立斜陽的景象,表達了後人對將軍的深切懷唸與崇高敬意,同時也反映了歷史的滄桑與英雄的不朽。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