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廬山舊隱

九疊嵯峨倚着天,悔隨寒瀑下巖煙。 深秋猿鳥來心上,夜靜鬆杉到眼前。 書架想遭苔蘚裹,石窗應被薜蘿纏。 一枝筇竹遊江北,不見爐峯二十年。
拼音

所属合集

#廬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疊:形容山峯重疊。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 倚着天:靠着天空,形容山峯極高。
  • 悔隨:後悔跟隨。
  • 寒瀑:寒冷的瀑布。
  • 巖煙:山岩間的霧氣。
  • 深秋:晚秋。
  • 猿鳥:猿猴和鳥類。
  • 書架:放置書籍的架子。
  • 苔蘚:一種生長在陰溼地方的植物。
  • 石窗:石頭做的窗戶。
  • 薜蘿:一種攀緣植物。
  • 筇竹:一種竹子,常用來製作手杖。
  • 爐峯:指廬山的一座山峯。

翻譯

九層疊嶂高聳入雲,我後悔隨着寒瀑下到巖煙之中。 深秋時節,猿猴和鳥兒的叫聲迴盪在心間,夜深人靜時,鬆杉的影子映入眼簾。 想象中的書架已被苔蘚覆蓋,石窗也該被薜蘿纏繞。 我帶着一根筇竹遊歷江北,已有二十年未見廬山的爐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廬山舊隱的懷念之情。詩中,「九疊嵯峨倚着天」一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的高峻,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深厚感情。後文通過對深秋猿鳥、夜靜鬆杉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對廬山自然美景的懷念。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現在與過去的境遇,表達了詩人對過去隱居生活的無限留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若虛

五代時詩僧。隱於廬山,數年持經,不出石室。南唐國主累次徵召,皆不赴。曾北遊多年。後漢隱帝乾祐中卒。《宋高僧傳》卷二五有傳。《全唐詩》存詩3首。 ► 3篇诗文

若虛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