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館聞笛

夜久聞羌笛,寥寥虛客堂。 山空響不散,溪靜曲宜長。 草木生邊氣,城池泛夕涼。 虛然異風出,髣髴宿平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剡溪館:位於今浙江嵊縣,爲唐代詩人丁仙芝的故居。
  •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表達邊塞的哀愁。
  • 寥寥:形容空曠、寂靜。
  • 虛客堂:空無一人的客堂。
  • 邊氣:邊疆的氣息,常帶有荒涼、孤寂的意味。
  • 泛夕涼:夜晚的涼意瀰漫。
  • 虛然:形容聲音飄渺、不真實。
  • 髣髴(fǎng fú):彷彿,似乎。
  • 宿平陽:宿,指住宿;平陽,地名,這裏可能指詩人在夢中或想象中的歸宿。

翻譯

夜晚深沉,我獨自在剡溪館中,聽聞羌笛的哀怨之聲。 客堂空曠寂靜,只有笛聲在山谷間迴盪,久久不散。 山谷空曠,笛聲似乎與自然融爲一體,溪水靜靜流淌,曲調悠長。 草木間瀰漫着邊疆的氣息,城池在夜色中泛起陣陣涼意。 笛聲飄渺,彷彿來自遙遠的地方,就像是我在夢中回到了平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在剡溪館中聽羌笛的情景,通過「夜久」、「寥寥」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孤寂、靜謐的氛圍。詩中「山空響不散,溪靜曲宜長」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音樂結合,表達了笛聲在山谷中的迴響和溪水的寧靜,形成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後兩句「草木生邊氣,城池泛夕涼」則進一步以邊疆的氣息和夜晚的涼意來加深這種孤寂感。最後,「虛然異風出,髣髴宿平陽」則通過笛聲的飄渺和夢中的歸宿,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嚮往和對現實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丁仙芝

唐潤州曲阿人,字元禎。玄宗開元進士。爲餘杭尉。工詩。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