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袁易
暮雲樓閣,送悠悠今古,飛鴻明滅。欹到黃蘆洲亂吐,點綴微茫殘雪。淺水灣埼,疏籬門徑,淡抹牆腰月。灞橋清思,向人一片愁絕。 堪笑滕六羞慵,三年刻楮,慳放玲瓏葉。爭得並刀雙練帶,裁出春風千靨。重按瑤華,新翻白苧,舞趁金釵節。玉龍擎重,爲予飛動鱗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ī):傾斜。
  • (qí):彎曲的岸邊。
  • 滕六:古代傳說中的雪神。
  • 刻楮(chǔ):雕刻楮木,比喻技藝精巧。
  • (qiān):吝嗇。
  • 竝刀:古代竝州産的剪刀,以鋒利著稱。
  • 瑤華:美玉,這裡指美妙的音樂。
  • 白苧:白色的苧麻,這裡指新制的衣服。
  • 金釵節:古代女子的節日,可能指女子梳妝打扮的日子。
  • 玉龍:比喻雪。
  • 鱗鬣(liè):魚鱗和鬃毛,這裡比喻雪花的形狀。

繙譯

暮色中的雲彩籠罩著樓閣,目送著古今的飛鴻,它們忽隱忽現。黃蘆洲上的蘆葦傾斜著,點綴著微弱的殘雪。淺水灣的彎曲岸邊,稀疏的籬笆和門逕,月光淡淡地抹在牆腰上。在灞橋上沉思,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憂愁。

可笑的是,雪神滕六似乎嬾惰而吝嗇,三年雕刻的楮木,卻捨不得放出玲瓏的雪花。如果能得到竝州的雙刃剪刀,就能裁出春風中千百張笑臉。重新奏響美妙的音樂,新制的白苧衣服,隨著金釵節的舞蹈。雪花如玉龍般厚重,爲我飛舞著,展現出它們的鱗鬣。

賞析

這首作品以暮色中的樓閣爲背景,通過描繪飛鴻、殘雪、月光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悠遠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將雪花比作玉龍,將剪刀比作竝刀,形象生動。同時,通過對雪神滕六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易

元平江長洲人,字通甫。力學不求仕進。闢署石洞書院山長,不就。居吳淞具區間,築堂名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讎。有《靜春堂詩集》。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