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華山隱之宗陽宮

江閣魚龍近,山房霧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無波。 筍籜迎書帶,櫻桃送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換經鵝。 養素行編屨,乘閒坐織蓑。 幾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沈銀葉,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絳景出松蘿。 醉憶泉浮乳,幽憐石爛柯。 神君攀綠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頂,尋真入澗阿。 洞簫吹道曲,雲紙寫魚歌。 予發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談見明月,爲我問娑羅。
拼音

所属合集

#櫻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魚龍:指水中生物,這裏比喻江中的魚羣。
  • (tuò):筍殼。
  • 錦窠:指櫻桃的果實,形狀像錦緞上的圖案。
  • 呦呦:鹿的叫聲。
  • 唼唼(shà shà):鵝的叫聲。
  • 養素:修養清淨無爲的道德。
  • 編屨(jù):編織草鞋。
  • 織蓑:製作蓑衣。
  • 餐玉法:指道家的修煉方法,喻指食用玉屑以求長生。
  • 醮星科:道教的祭祀星辰的儀式。
  • 香灺(xiè):香燭燃燒後的灰燼。
  • 沈銀葉:沉香木的葉片。
  • 絳景:紅色的光景。
  • 石爛柯:傳說中的仙人石,能爛而不壞。
  • 神君:道教中的神仙。
  • 天女:天上的仙女。
  • 洞簫:一種竹製的吹奏樂器。
  • 雲紙:指書寫在雲紋紙上的文字。
  • 娑羅:佛教中的娑羅樹,象徵着長壽和智慧。

翻譯

江邊的閣樓靠近魚龍,山中的房子霧雨頻繁。 地氣清新,天不炎熱,池塘曲折,水面無波。 筍殼迎接書帶,櫻桃送來錦緞般的果實。 鹿兒呦呦叫着尋找同伴,鵝兒唼唼叫着變換經文。 修養清淨,編織草鞋,閒暇時坐着製作蓑衣。 幾篇食用玉屑的修煉法,一卷祭祀星辰的科儀。 香燭燃燒後的灰燼沉在銀葉上,衣襟佩戴着紫色的荷包。 紅色的光景從松蘿中流出,海月留下丹光。 醉意中回憶起泉水中浮動的乳石,幽暗中憐愛着石爛柯。 神仙攀折綠桂,天女踏着青莎。 邀請客人登上山頂,尋找真理進入澗谷。 洞簫吹奏着道曲,雲紙上書寫着魚歌。 我的頭髮如今這樣,你的心意又如何? 高談闊論中見到明月,爲我詢問娑羅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仙境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道教修煉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和自然元素,如「魚龍」、「霧雨」、「筍籜」、「櫻桃」等,構建了一個清新脫俗、神祕莫測的仙境。同時,詩人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長生不老和超脫塵世的渴望,體現了元代文人崇尚道教修煉的風氣。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