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鄭愨三伏之際率賓僚避暑於使君林取大蓮葉盛酒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輪囷如象鼻焉傳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詩云
外直中通異衆芳,嗅來葉氣勝花香。
一杯先吸鑑湖月,滿口潛消玉井霜。
尤勝朱櫻煎作蜜,何須紫蔗壓爲漿。
細看象鼻彎彎曲,刺手猶嫌綠柄長。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洛中鄭慤:指在洛陽的鄭慤。
- 三伏:中國傳統節氣,指夏季最熱的時期。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指某個官員的園林。
- 碧筒盃:一種用蓮葉制成的飲酒器具,形狀如象鼻。
- 鋻湖:地名,可能指某個湖。
- 玉井霜:比喻酒的清涼。
- 硃櫻:紅色的櫻桃。
- 紫蔗:紫色的甘蔗。
繙譯
在洛陽的鄭慤,在三伏天最熱的時候,帶領賓客和僚屬到使君林避暑。他們取來大蓮葉作爲酒盃,用簪子刺穿葉心,使其與葉柄相通,彎曲的葉柄像象鼻一樣,可以用來傳遞飲酒,這種酒盃被稱爲碧筒盃。所以囌東坡的詩中說:“碧碗猶作象鼻彎,白酒時帶蓮心苦。”
陸文圭的詩中描述了這種蓮葉酒盃的獨特之処:它外直中通,不同於其他花朵,聞起來葉子的氣息甚至勝過花香。用它飲酒,倣彿先吸入了鋻湖上的月光,滿口都是玉井霜般的清涼。這比用紅櫻桃制成的蜜還要好,何須用紫蔗壓成的漿來比擬。細細看那象鼻般的彎曲,刺手的感覺還是讓人嫌那綠色的柄太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鄭慤在三伏天使用蓮葉制成的碧筒盃飲酒的情景,展現了古人夏日避暑的雅致。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鋻湖月”、“玉井霜”等,增強了詩的意境和美感。同時,通過對碧筒盃的細致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自然、簡樸生活方式的訢賞和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
陸文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梅歸山 》 —— [ 明 ] 盧象升
- 《 仲夏香山 其一 》 —— [ 清 ] 弘歷
- 《 離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時閹瑾知劾章出我手矯旨收詣詔獄 其二 》 —— [ 明 ] 李夢陽
- 《 乙卯五月重至西湖口號 》 —— [ 清 ] 沈曾植
- 《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 —— [ 清 ] 戴亨
- 《 題劉廷問舍人所藏夏仲昭太常晴雨二竹 》 —— [ 明 ] 程敏政
- 《 乙丑仲夏,挈眷歸江城,寄居毘巷,重九後遷歸老宅因寫東籬圖以紀事七首 其五 》 —— [ 清 ] 陳式金
- 《 仲夏與安國侄泛舟訪伍國開兄弟因攜酌前林大醉放歌 》 —— [ 明 ] 李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