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與安國侄泛舟訪伍國開兄弟因攜酌前林大醉放歌

炎天五月勝炮烙,行人揮汗如泉落。伹見摩肩向市門,若個持杯問河朔。 河朔風流事杳然,空有避暑杯堪傳。當時袁景升輩碌碌何足數,始知解飲亦稱賢。 伍生與予共桑梓,天下一人足知己。琴歌酒德日相呼,時日不見萌吝鄙。 憐予習懶掩柴關,生亦高臥飛駝間。偶命扁舟過一水,訪戴寧教興盡還。 舍舟緩步尋所適,短橋過去稀人跡。與生林下解衣冠,分得海鷗一半席。 遠山隱隱送鳴泉,長鬆落落凝寒色。侍兒調喉葉清絲,譜入詞人樂府詩。 曲罷黃鸝答睍睆,謖謖清風林外披。伍生伍生好爲聽,我拚爲汝醉金罌。 來時赤日方亭午,俄看皓魄東方升。從君千日戒涓滴,小伍常戒酒今夕何堪負月明。 世路風波渾不定,升沈聚散總浮萍。天生七尺會有用,斥鴳榆枋何足菅。 伍生伍生不用憂成名,只今遼陽薊北處處勤天兵。 縱然前席輕年少,未必關門負請纓。看君懷才何崢嶸,看君負氣何縱橫。 謾論出則爲小草,我輩所願非浮榮。黃石赤松終有分,會使侯封脫屣輕。 脫屣侯封亦何有,容易故園今聚首。痛飲茲宵肯作難,興劇應盡十千鬥。 醉來送我出前山,曠野茫茫星漢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伍國開:古代人名,指古代文人伍子胥。
  • 摩肩:擠挨着肩膀。
  • 河朔: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 袁景升:古代文人,指袁宏。
  • 桑梓:指故鄉。
  • 高臥:指高枕臥。
  • 飛駝:傳說中的神馬。
  • 戴寧:古代文人,指戴昺。
  • 金罌:古代酒器。
  • 亭午:中午。
  • 皓魄:明亮的月亮。
  • 涓滴:指時間的流逝。
  • 月明:明亮的月夜。
  • 七尺:指人的身高。
  • 斥鴳榆枋:指排除掉不良的人和事。
  • 遼陽薊北:指遼東和幽州地區。
  • 請纓:指出徵。
  • 關門負請纓:指不願出征。
  • 浮榮:虛浮的榮譽。
  • 侯封:指封爲侯爵。
  • 脫屣:脫去鞋履。
  • 星漢:星空。

翻譯

仲夏時節,我與伍國開一起乘船遊覽,拜訪伍子胥的故鄉。我們帶着酒杯,在茂密的林間痛飲,放聲歌唱。

炎熱的五月,行人汗流如泉水般,看到人羣擁擠着往市門走去,彷彿有人手持酒杯詢問黃河以北的地方。

黃河以北的風流事蹟已經消逝,只剩下傳頌避暑的酒杯。當年袁宏等人的事蹟已經不再被人數算,才明白解飲也是一種智慧。

伍子胥和我一同回到故鄉,世間只有他能真正理解我。琴歌和酒德日日相互呼應,時光裏沒有見到任何吝嗇和狹隘。

我喜歡懶散地掩閉柴關,他也喜歡高枕臥在神馬之間。偶然乘船過一條小河,拜訪戴昺教授,興致盡在其中。

捨棄船隻,慢步尋找適宜之地,短橋上稀少人跡。與他在林間解開衣冠,分享一半席位給海鷗。

遠山隱隱約約傳來潺潺流水聲,長松樹影凝結出寒意。侍從調絃,葉子清脆如絲,奏出詩人樂府的音樂。

曲終黃鸝回答睍睆,清風拂過林外。伍子胥喜歡傾聽,我則傾心爲他斟滿金罌。

來時正值炎炎夏日中午,轉眼間皓月從東方升起。從今起,千日戒酒如戒涓滴,小伍也常戒酒,今夜又如何能負擔得起月明的光輝。

世間風波變幻莫測,升降聚散如同漂浮的浮萍。人生七尺身軀總有用處,排除掉不良之人和事何足掛懷。

伍子胥不必擔憂成名,如今在遼東和幽州處處勤奮備戰。即使前途光明,也未必願意出征。看你懷才何等崇高,看你放縱氣概何等橫溢。

妄言出口只是小草,我們所追求並非虛浮的榮耀。黃石和紅松終有各自的歸宿,會使侯爵脫去鞋履輕盈。

脫去鞋履的侯爵又有何不同,如今輕鬆地回到故園聚首。今晚豪飲不願作難,歡樂應當盡情享受。

醉酒之後,送我出前山,廣袤的原野上星空閃爍。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兩位文人仲夏時節一起乘船遊覽的情景,他們在茂密的林間痛飲放歌,暢談人生境遇。詩中通過描寫他們的交談和互動,展現了真摯的友誼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敘述兩位文人的交流,表達了對真誠友誼和深刻人生體驗的嚮往,展現了一種豁達、灑脫的生活態度。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